[发明专利]特别是在内燃机中的气体交换的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3218.6 | 申请日: | 200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U·希恩沙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舍斯工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3/02 | 分类号: | F01L3/02;B21K1/22;B23P15/00;B2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别是 内燃机 中的 气体 交换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阀。
背景技术
这种阀象德国专利公开说明书DE19804053所述的那样,优先作 为轻型结构阀使用。其中阀座和阀塞共同构成一个空腔;这些空心 件的壁厚出于重量原因是这样选择的,即壁厚低于阀杆直径的三分 之一。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仍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在公知的轻型结构 阀中,阀塞在径向向里的区域内支撑到阀杆上,而阀锥则用其上端 固定在阀杆的外侧。与空心阀杆和阀锥构成一体的阀比较,这种公 知的结构型式可提高阀头的变形刚度。为了也能满足发动机在点火 条件下的全部强度要求,这种公知的轻型结构阀必须使用耐高温的 昂贵的可淬火的材料。
发明内容
与之比较,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重量轻的阀,该阀可 廉价制造并满足快速运转的机器尤指内燃机的相关要求。由于这种 高速发动机的高振荡负荷的危险,特别期望达到良好的阻尼性能, 同时为了减轻重量,选用最小的壁厚。
这个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阀来实现的。通过 构成阀的空心部件全部或部分地用金属泡沫填充,可产生高的加固 作用,这样,构成阀的空心部件的薄壁就变得很坚固。构成阀的空 心部件全部面积与金属泡沫金属分子连接,这对获得高的强度值和 良好的阻尼性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金属泡沫既可用闭孔的又可用开孔的。闭孔的金属泡沫具 有较高的强度,例如在单个泡基本上呈球形时,而开孔的金属泡沫 的特别优点则在于注入的冷却剂例如可以是钠基的。
一种合适的方案是,金属泡沫应具有5和20体积百分比之间、 优选大约8至10体积百分比作为金属基体。这方面的合适的材料是 铝泡沫、锌泡沫、铁泡沫等,其中优选用AlSi7基的金属基体。
为了满足轻质阀的要求,作为金属泡沫的平均密度大约为0.5 克/厘米3。在AlSi7泡沫时,这意味着弹性模数约为50千兆帕,强 度值为185兆帕。
作为金属泡沫的合适的原材料可这样选用一种粉沫混合物,使 膨胀剂在温度作用下产生原材料的大约5倍的泡沫体积。
阀杆和阀头的整个空心体最好完全用金属泡沫填充。为此提出 了一种有利的方法:金属泡沫的原材料通过阀杆的敞口端注入,金 属泡沫在温度作用下完全填充阀门空腔,且其填充量应能够超出注 入端膨胀出来,然后去掉超量的金属泡沫,并用焊接封死注入孔。
金属泡沫可以任意的膨胀方向流动,例如通过阀杆的杆端上的 一个孔向阀头方向,或例如在取掉阀塞时通过阀底的一个孔注入膨 胀粉末,所以粉末流向封闭的阀杆端。在注入后,粉末在温度作用 下发泡,直至粉末按上述方法通过存在的注入孔膨胀出来为止,而 温度则选择成能使金属泡沫牢固粘接到阀门空心体的内表面上。
此外,为了节省昂贵的材料,本发明建议构成阀门的金属外壳 用多段焊接而成,各段可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是,阀头由一个与阀杆一体的阀锥和一个 阀塞组成,它们通过电焊相互连接。其中优选阀杆由一个用Nimonic 80A(尼莫尼克镍基合金)制成的、阀头侧的一段和一个用可淬火的 材料制成的、包括阀杆端部的端部区段组成,这两段用摩擦焊接相 互连接。尽可能短的端部区段则通常用X45CrSi93(见德国工业标准 DIN 1.4718)制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表示一个阀的 纵断面。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的阀由一根空心阀杆1、一个在其上形成的阀锥2、一 个与阀锥2在圆周上用一条焊缝7通过电焊连接的阀塞3以及在阀 杆1另一端上的杆端4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实心的杆端4用一 条焊缝5与空心的阀杆1连接,这里用摩擦焊接连接。整个阀腔都 用一种金属泡沫体6填充,这样,金属泡沫在其接触面上与阀空心 体产生分子键合而构成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舍斯工厂有限公司,未经麦克舍斯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3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