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带有增强的光聚集效率和去模糊均衡器的透镜的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3342.2 | 申请日: | 200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B·L·奥姆斯特德;A·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数据逻辑扫描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9/04 | 分类号: | G02B9/04;H04N5/225;H04N5/235;H04N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带有 增强 聚集 效率 模糊 均衡器 透镜 成像 系统 | ||
1.一种成像系统(100),其包括:
成像器(130),其在视场内形成物体(90)的电子图像;
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其设置在所述成像器(130)和所述物体(90)之间,所述透镜组件(110)为期望景深提供增强的聚集效率,由此,相比于良聚焦透镜,所述透镜组件(110)产生象差;和
信号处理器(150),其连接到所述成像器(130),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器(150)接收图像数据,并生成虚扫描线信号,该虚扫描线信号包括取自所述跨过所述图像的线上的采样,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
非均匀定标器(154),其接收所述虚扫描线信号,并对所述虚扫描线信号中的采样进行定标,以生成非均匀定标的虚扫描线信号:和
均衡器(156),其接收所述非均匀扫描的虚扫描线信号,并使所述非均匀定标的虚扫描线信号相等,以至少部分补偿由所述透镜组件(110)引起的象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包括一般的圆锥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包括:
前负透镜(112);
后正透镜(118);和
孔(116),其被设置在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112,11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前负透镜(112)是双凹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后正透镜(118)是双凹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均衡器(150)是一维的,由此,所述成像系统(100)对所述虚扫描线的角定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变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均衡器(156)具有的传递函数基本上是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的调制传递函数的反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的孔的大小大于具有与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相似景深的良聚焦透镜的孔的大小,由此,当所述物体(90)以大于使用良聚焦透镜时的速度移过所述视场时,所述成像系统(100)生成所述物体(90)的成形良好的图像。
9.一种成像系统(100),其包括:
成像器(130),其在视场内形成物体(90)的电子图像;
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其设置在所述成像器(130)和所述物体(90)之间,所述透镜组件(110)为期望景深提供增强的聚集效率,由此,相比于良聚焦透镜,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产生象差,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包括:
前透镜(112);
后透镜(118);和
孔(116),其设置在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112,118)之间,和
均衡器(156),其连接到所述成像器(130),其中所述均衡器(156)接收图像数据,并至少部分补偿由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引起的象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转动对称透镜组件(110)是一般的轴锥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前负透镜(112)是双凹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后透镜(118)是双凹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均衡器(156)是一维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均衡器的输入是虚扫描线信号,所述虚扫描线信号包括取自跨过所述图像的线上的采样。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系统(100),其中所述均衡器(156)具有的传递函数基本上是所述转动的对称透镜组件(110)的调制传递函数的反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数据逻辑扫描公司,未经数据逻辑扫描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33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