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3456.7 | 申请日: | 2006-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1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振;全柄建;张俊元;韩尚澈;赵东满;南星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63 | 分类号: | G02F1/1336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梅;徐志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取向 液晶显示器 | ||
1.一种集成型偏振片,其包括偏振膜和在该偏振膜的第一侧上设置的作为保护膜的双轴延迟膜,其中,所述偏振膜具有与所述双轴延迟膜的光轴垂直的吸收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所述偏振膜为由碘化物或二色性染料染色的聚乙烯醇(PVA)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在使用550nm的波长时,所述双轴延迟膜具有40nm~110nm的面内延迟值和-300nm~-180nm的厚度延迟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所述双轴延迟膜选自包括拉伸环烯烃膜、拉伸三乙酸纤维素膜、拉伸聚降冰片烯膜和双轴液晶膜的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所述偏振膜和双轴延迟膜使用粘合剂或增粘剂互相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所述偏振膜进一步在与其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设置有保护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在所述偏振膜的第二侧上设置的保护膜为具有零厚度延迟值或负厚度延迟值的膜、或者双轴延迟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在所述偏振膜的第二侧上设置的保护膜选自包括三乙酸纤维素(TAC)膜、基于开环易位聚合(ROMP)聚降冰片烯的膜、通过使基于开环易位聚合的环烯烃的聚合物氢化而获得的开环易位聚合后氢化(HROMP)聚合物膜、聚酯膜和基于加成聚合聚降冰片烯的膜的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偏振片,其中,所述集成型偏振片用于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
10.一种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在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填充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的液晶盒,所述第一偏振片具有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垂直的吸收轴,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为集成型偏振片,其包括偏振膜和在邻近液晶盒的偏振膜的第一侧上设置的作为内保护膜的双轴延迟膜,所述偏振膜具有与所述双轴延迟膜的光轴垂直的吸收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膜为由碘化物或二色性染料染色的聚乙烯醇(PVA)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中,在使用550nm的波长时,所述双轴延迟膜具有40nm~110nm的面内延迟值和-300nm~-180nm的厚度延迟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双轴延迟膜选自包括拉伸环烯烃膜、拉伸三乙酸纤维素膜、拉伸聚降冰片烯膜和双轴液晶膜的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中,保护膜设置在与邻近所述液晶盒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一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二侧、邻近所述液晶盒的第二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中的至少一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中,在与邻近所述液晶盒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一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二侧、邻近所述液晶盒的第二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中的至少一侧上设置的保护膜为具有零厚度延迟值或负厚度延迟值的膜、或者双轴延迟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中,在与邻近所述液晶盒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一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二侧、邻近所述液晶盒的第二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膜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中的至少一侧上设置的保护膜选自包括三乙酸纤维素(TAC)膜、基于开环易位聚合(ROMP)聚降冰片烯的膜、通过使基于开环易位聚合的环烯烃的聚合物氢化而获得的开环易位聚合后氢化(HROMP)聚合物膜、聚酯膜和基于加成聚合聚降冰片烯的膜的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偏振片包括偏振膜且在邻近所述液晶盒的偏振膜的第一侧上设置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为具有-60~0的厚度延迟值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34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