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4025.2 | 申请日: | 200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行信;水野诚一郎;丰田晴义;宅见宗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335 | 分类号: | H04N5/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摄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设定读出图像的区域的固体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固体摄像装置,如在下述专利文件1所记载的。在该固体摄像装置中,可将图像的读出区域切换成全区域的1/2或1/3。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第32510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固体摄像装置中,存在设置在固体摄像装置后段的多个处理电路的处理负载因读出区域而产生不同的问题。例如,对于存在于摄像区域的右侧区域的微小图像,仅使用对应其右侧区域的处理电路来进行处理,发生其它处理电路不工作的现象。即,在以往的固体摄像装置中,处理电路的处理速度由处理负载所限制,因而无法进行高速的图像读出。
在导弹的跟踪控制或前方行走车辆的跟踪控制中,必须高速读出上述对象物的图像并加以识别,但是在以往的固体摄像装置中,其读出速度不够。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以往相比可进行更高速的图像读出的固体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是在具有将K个由邻接排列的N个像素列构成的摄像区块排列而成的摄像区域的固体摄像装置中,具有:根据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指定部分读出区域的图像数据运算部;选择与上述部分读出区域对应的像素行的行选择电路;选择与上述部分读出区域对应的像素列的列选择电路;根据上述图像数据运算部的输出,在上述行选择电路及上述列选择电路中发生进行选择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发生电路;和通过因上述列选择电路的选择而开启的开关,分别与上述N个像素列连接的N个处理电路;第n个处理电路,与各个上述摄像区块中的第n个像素列,可通过上述开关全部相连接;上述N个处理电路,由利用上述行选择电路及上述列选择电路所选择的每个像素列的信号生成上述数字视频信号。
根据固体摄像装置,因为第n个处理电路,对于每个摄像区块中第n个像素列,经由开关全部连接,故即使在部分读出区域小的情况下,来自相邻像素列的信号,也可由不同处理电路来分别处理。而且,因为将读出区域限制为部分读出区域,故可进行更高速的摄像。
另外,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与各个上述像素列连接的多个保持电路;上述开关,与从上述时序发生电路向上述列选择电路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同步,将蓄积在上述每个像素列的各个上述保持电路中的电荷,连接到与各个像素列相对应的上述处理电路。
将各像素行的各个信号暂时蓄积在保持电路中,通过控制信号来连接开关,可将蓄积在每个像素行中的电荷,传送到与各个像素列相对应的处理电路中。
另外,优选各个所述处理电路,将放大器和AD转换器连接而成。在此情况下,可将模拟像素信号转换为数字视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可进行高速的图像读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构成各像素列的各像素P(x,y)的详细构造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时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的电路图。
图5是像素P(x,y)的详细的电路图。
图6是用于生成各信号的行选择电路12的电路图。
图7是各信号的时序图。
图8是用于读出蓄积在保持电路群H(1)~H(N×K)中的电荷的开关群Q(1)~Q(N×K)的电路图。
图9是用于生成各信号的列选择电路13的电路图。
图10是各信号的时序图。
符号说明
ADC1、ADC2、ADC3:转换器
10:图像数据运算部
11:时序发生电路
12:行选择电路
13:列选择电路
AMP:放大器
B1、B2、B3:摄像区块
H:保持电路
PD:光电二极管
PU1、PU2、PU3:处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相同要素使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的电路图。
该固体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和控制电路。
该摄像元件,具有将K个(在本实施例中K=3)由邻接排列的N个像素列(N1、N2、N3)构成的摄像区块B1、B2、B3并列而成的摄像区域。设各摄像区块从左侧开始的编号为第k个。另外,图2表示构成各像素列的各像素P(x,y)的详细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未经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4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