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氢气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4333.5 | 申请日: | 200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莫特纳;厄恩斯特·哈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莱克特罗维科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6 | 分类号: | C01B3/26;C01B3/38;C01B3/28;C01B31/02;C01B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明和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郁玉成;邵毓琴 |
地址: | 奥地利克***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氢气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在转化器中由合适的含烃原料气生产含氢气体混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原料气进入转化器之前,将至少一部分原料气转移出来并 供应至至少一个二次转化器,其中使原料气与二次转化器中的纳米结构的 催化剂接触,将来自二次转化器的基本上不含CO和CO2的排出气体与转 化器中逸出的含氢气体混合物合并或者将其引入转化器。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转化器的排出气体进入转 化器之前对所述排出气体进行预热。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转化器的排出气体进行后 燃烧,用于除去一氧化碳。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燃烧之前,将二次转化器的 排出气体与转化器中逸出的含氢气体混合物合并并冷却。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纳米结构的催化剂 设置在载体上。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是二维载体。
7.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含颗粒状陶瓷体或颗 粒状玻璃体。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转化器中,将 纳米结构的催化剂连续地送入和排出,任选作为排出气体中的氢气含量的 函数。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并流流动方式引导二次转化器 中的纳米结构的催化剂和原料气。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逆流流动方式引导二次转化器 中的纳米结构的催化剂和原料气。
11.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二次转化器中的 原料气在300℃-1400℃的温度范围内与纳米结构的催化剂接触。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二次转化器中的原料气在 400℃-700℃的温度范围内与纳米结构的催化剂接触。
13.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 VIII族过渡元素。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是包含选自碱土金 属氧化物、硅、氧化硅及其混合物的物质的复合催化剂。
15.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镍和/或铁用作催化剂。
16.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二次转化器中的 催化剂连续或非连续地排出,并将其与附着的碳化合物分离。
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催化剂与附着的碳化合物机 械分离,优选通过刮掉或在旋风器中分离。
18.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催化剂与附着的碳化合物化 学分离,优选使用蚀刻方法分离。
19.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催化剂与附着的碳化合物物 理分离,优选通过高温处理、烘烤、射频感应或高频感应进行分离。
20.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然气用作原料 气。
21.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任选经过预先纯 化的生物气体用作原料气。
22.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部分原料气用作 加热气体,用于加热转化器和/或二次转化器。
23.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反应器至少部 分地由转化器的多余热量加热。
24.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的方法在生产附着在催化剂上的高品质 工艺烟灰、纳米洋葱、纳米角、纳米纤维和/或纳米管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莱克特罗维科股份公司,未经伊莱克特罗维科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43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黄酮化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遥控程控自动化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