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菌和无痛功能的医疗用针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5220.7 | 申请日: | 200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9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源东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晓磊 |
地址: | 韩国首***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抗菌 无痛 功能 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和无痛功能的医疗用针,特别是,涉及具有优秀的抗菌功能同时能够减轻病人疼痛的医疗用针,该针体内含有或针表面上涂有具有纳米直径的银(Ag)粒子。本发明的医疗用针包括注射用针、手术用针和针灸用针。
背景技术
通常,医疗用针例如注射用针、手术用针或者针灸用针通过人手应用于病人。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人手上存在的细菌可能有200000-300000ea/cm2或更多。而且,如果洗手或者消毒不充分的话,检测到的细菌的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更严重的情况是,手上也可能有微生物和霉。因此,当操作者操作医疗用针时,病人有可能在这个程序中被细菌感染。
最近,制造具有毫微米级的粒子的纳米银技术被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众所周知,银纳米粒子以溶胶溶液或者颗粒的形式被加工,对人体无害并且具有抗菌、去臭、防紫外线和防电磁功能等。
在抗菌原理中,银纳米粒子溶解有害细菌的细胞膜并影响细胞内的酶以禁止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功能,也就是说,引入和释放营养物质,最后杀掉有害的细菌。银纳米粒子的尺寸越小,其杀菌和抗菌的功能就越好,并且银纳米粒子显示了有力的抗菌和杀菌功能。这些细菌有:大肠细菌,葡萄状球菌,分枝杆菌属,弧菌,志贺氏菌属,肺炎,伤寒沙门氏菌和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和无痛功能的医疗用针,该针体内含有或针表面上涂有银纳米粒子。该医疗用针能避免由操作者的手所引起的细菌感染的危险,同时,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各种类型的针灸用针;
图2所示是传统注射器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制作的医疗用针的横截面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60,000倍后的照片;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针的侧面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80,000倍后的照片;
图5是为肥胖病人作电子针灸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自注射用针、手术用针和针灸用针中的医疗用针,其中,该针表面上涂有0.01-50微米厚的直径为0.1-300纳米的银纳米粒子。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自注射用针、手术用针和针灸用针中的医疗用针,其中,该针体内含有重量为针重量的0.01-20%的直径为0.1-300纳米的银纳米粒子。
以下,更加详细的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自注射用针、手术用针和针灸用针中的医疗用针,其中,该针表面上涂有0.01-50微米厚的直径为0.1-300纳米的银纳米粒子。如果银纳米粒子的涂层厚度小于0.01微米,所涂的银纳米粒子将显示一点甚至没有效果,而如果银纳米粒子的涂层厚度大于50微米,将造成成本增加,而涂层厚度的增加没有造成影响。
本发明所使用的银纳米粒子具有0.1-300纳米的粒子直径。这是因为,小于0.1纳米的粒子在目前的技术中还不能被实现,而大于300纳米的粒子的抗菌效果降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用针,其中,该针体内含有重量为针重量的0.01-20%的银纳米粒子。如果针体内含有的银纳米粒子的重量比小于0.01%,抗菌的效果很小或者没有;如果针体内含有的银纳米粒子的重量比大于20%,则针的强度降低,针的粘度增加,增加了针插入人体的难度,并增加了生产成本。
图1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各种类型的针灸用针。如图1所示,每个针灸用针20包括:针部22和手柄部24。根据本发明,银纳米粒子被包含在针部22上或者涂在针部22。
图2所示是传统注射器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用针30和针筒35,其中注射用针30由针部32和连接部34组成。针部32通常由金属制成,而连接部34和针筒35由合成树脂制成。根据本发明,至少针部32包含银纳米粒子或者涂有银纳米粒子。为了增大本发明的效果,除了针部32外,连接部34和针筒35也可以包含银纳米粒子或者涂有银纳米粒子。
图3是根据等离子体涂层方法制作的针的横截面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60,000倍后的的照片。如图3所示,涂在针体上的银纳米粒子涂层的横截面非常光滑,表示银纳米粒子被作为润滑剂。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涂有银纳米粒子的针的侧面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80,000倍后的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源东,未经梁源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5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粉机的磨环
- 下一篇:一种设备机床集中式化学灭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