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头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6400.7 | 申请日: | 200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8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目黑文仁;松山孝一;高田美季;岛抜康夫;长井佳充;畑山佳之;福冈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09 | 分类号: | G11B7/0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头 致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使用于以物镜使激光会聚于光盘记录面上、从而读取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或将信息记录于光盘上的光盘装置等的光头致动器(optical pick-up actuator)。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DVD等的普及,光盘装置对应高密度记录、读取,光盘的旋转速度不断地高速化以及记录坑点不断地缩小化。伴随于此,用于一边对旋转的光盘的微小偏移进行适当调整、一边使透过物镜的激光会聚到光盘上的光头,也必须对应高频驱动。另外,要求光盘装置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也要求用于使光照射于光盘上的物镜驱动用的光头致动器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在现有技术下的光头致动器中,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聚焦线圈与倾斜线圈在高度方向上重叠配置,来谋求该光头致动器小型化的光头致动器。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34832号(图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头致动器中,由于使聚焦线圈与倾斜线圈在高度方向上重叠配置,因此,与使该两种线圈个别独立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虽然能够抑制水平方向的尺寸,但不能够抑制高度方向的尺寸,存在着不能够谋求光头致动器的可动部薄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可动部的水平方向尺寸,同时,能够谋求该可动部薄型化的光头致动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光头致动器,设有:具有用于使激光会聚在光盘记录面上的物镜的可动部,配置在可动部上、使该可动部在光盘记录面的方向上驱动的聚焦线圈,以及配置在可动部上、使该可动部相对于光盘记录面倾斜的倾斜线圈;其中,聚焦线圈与倾斜线圈构成空芯线圈,在该空芯线圈中,这些线圈的任意一方配置在内侧,余下的另一方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外侧。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将配置于可动部上的空芯线圈的聚焦线圈及倾斜线圈中的任意一方配置在内侧,余下的另一方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外侧,因此,与使两种线圈个别独立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可动部整体的水平方向尺寸,同时,能够缩小高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谋求可动部的薄型化。另外,伴随着光头致动器的薄型化,光头致动器被轻量化而且灵敏度提高。
另外,其他发明的光头致动器,将上述发明中的聚焦线圈及倾斜线圈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线圈,由表面上形成有保护膜的热熔接金属线构成。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光头致动器的可动部的水平方向尺寸,同时,能够谋求该可动部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光头致动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光头致动器中可动部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使用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光头致动器上的空芯线圈的构成的示意图,(a)是表示在内侧配置倾斜线圈、在其外侧配置了聚焦线圈时的立体图,(b)是表示在内侧配置聚焦线圈、在其外侧配置了倾斜线圈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的侧视图,(a)是其左侧视图,(b)是其右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的主视图。
图7是使用于图1的光头致动器上的各线圈的动作说明图,(a)是表示聚焦线圈的动作的概略图,(b)是表示倾斜线圈的动作的概略图,(c)是表示循轨线圈的动作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0…光头致动器
11…可动部
12…透镜架
19…物镜
25…空芯线圈(对应于被空芯卷绕的线圈)
26(26a、26b)…聚焦线圈
27(27a、27b)…倾斜线圈
28(28a、28b、28c、28d)…循轨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未经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6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