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式样改变性优良的聚氯乙烯类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7048.9 | 申请日: | 200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足立优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6/48 | 分类号: | D01F6/48;A41G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式样 变性 优良 聚氯乙烯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感、消光性、式样改变性优良的聚氯乙烯类纤维。
背景技术
将聚氯乙烯类树脂挤出纺丝所成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具有优良的强度、伸长率、卷曲保持性、消光性、触感等,作为头发装饰等人工毛发用纤维被大量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由聚氯乙烯类树脂和交联聚氯乙烯类树脂等的含有消光剂的组合物制造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公开了该纤维具有优良的触感和外观(消光性)。但该纤维不具备充分的式样改变的可能性(可以由刷子、梳子等将假发等改变成各种式样的性质,以下称为式样调整性)。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纤维表面具有纤维轴方向的凸条且该凸条具有凹凸的人工毛发用纤维,公开了使用该纤维的假发等人工毛发制品具有优良的式样调整性(style arrange)。但在专利文献2中对聚氯乙烯类树脂没有具体的公开。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50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56-630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交联聚氯乙烯类树脂的聚氯乙烯类纤维,该纤维既保持了由含交联聚氯乙烯类树脂的聚氯乙烯类树脂构成的纤维的特征即消光性、触感等,又改善了式样调整性。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课题不断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聚氯乙烯类纤维的纤维表面粗糙度和剖面形状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如下的聚氯乙烯类纤维。
(1)一种聚氯乙烯类纤维,其特征在于,其是由聚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纤维,所述聚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含有(a)聚氯乙烯类树脂100重量份、(b)不溶于四氢呋喃的成分的重量分率为18~45%,且溶于四氢呋喃的成分的粘度平均聚合度为500~1800的交联聚氯乙烯类树脂0.2~2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剖面形状具有2个以上的圆、椭圆、抛物线组合而成的形状。
(2)(1)记载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的剖面形状具有3个以上的圆、椭圆、抛物线组合而成的形状。
(3)(1)记载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的剖面形状具有4个以上的圆、椭圆、抛物线组合而成的形状。
(4)(1)记载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的剖面形状的短径(A)和长径(B)的比率B/A为1.2~2.0。
(5)(1)记载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表面具有突起,突起的长径平均值为1μm~30μm。
根据本发明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可以得到既具有以往的聚氯乙烯类纤维的卷曲保持性、消光性、触感等特征,又改善了式样调整性的聚氯乙烯类纤维。另外,特开昭55-76102号公报中公开了纤维剖面在放射方向上具有突起的纤维。该专利中还公开了该纤维可以适用于假发。但该专利没有言及交联聚氯乙烯类树脂和式样调整性。
附图说明
图1 6叶形状、5叶形状的纤维剖面图(剖面形状的短径(A)和长径(B))
图26叶形状的剖面图(由12个圆形成)
图3非对称剖面的短径(A)和长径(B)
图4评价了式样调整性的式样(A)的照片
图5评价了式样调整性的式样(B)的照片
图6式样(A)的模式图
图7式样(B)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本发明的聚氯乙烯类树脂(a)是指以往已知的氯乙烯的单独聚合物即均聚物树脂或以往已知的各种共聚物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共聚物树脂,可以代表性地列举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等氯乙烯与乙烯基酯类形成的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树脂等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形成的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丙烯共聚物树脂等氯乙烯与烯烃类形成的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等。优选的聚氯乙烯类树脂可以列举出氯乙烯的单独聚合物即均聚物树脂、氯乙烯-乙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等。该共聚物树脂中,共聚单体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纤维的成型加工性、纤维的特性等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7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