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通信系统中PMD减轻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7129.9 | 申请日: | 2006-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3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M.·乔普森;赫维格·W.·科格尔尼克;彼得·J.·温泽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朗迅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8 | 分类号: | H04B10/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世迅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通信 系统 pmd 减轻 方法 设备 | ||
交叉参考相关申请
本申请根据并要求美国专利申请No.11/073,061和No.11/307,918的优先权,前一专利申请于2005年3月4日提交,后一专利申请于2006年2月28日提交,这里全文引用该两专利申请,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光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减轻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光纤偏离名义上的圆对称,导致双折射,使正交的偏振模产生不同的群速度。光信号的两个偏振分量因而经历一些微分群延迟(DGD),该微分群延迟还可能随波长改变。因为光学接收器通常检测总的光功率,不计及偏振,而DGD的作用在于使脉冲扩展,称为偏振模色散(PMD)。对光信号比特周期中约10%的DGD(精确数字依赖于调制格式和接收器性质),脉冲开始显著扩展,伸延进邻近的比特间隙(bit slot),并导致误码。加于光纤上的随时间变化的应力(例如机械的变化、温度的变化)随机地改变DGD。典型的变化率范围从数毫秒(例如因声的振动)到数月(例如对埋设的光纤)。
PMD引起的信号失真随时间变化,并可导致中断通信的突发差错。由于PMD的本性,信号失真的量值可以极其地大,但出现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即使分配高的链路预算余量以对抗PMD,系统仍可能不时失效。已知PMD的这种随机的性质,典型的减轻PMD效应的途径,是分配一定的余量,以容纳PMD引起的信号失真的大部分情况,但使系统易受那些PMD超过该余量的随机情况的攻击。于是,系统对PMD的牢靠性,用运行中断的概率量化,定义为:PMD引起的突发差错不被分配的余量容纳的概率。
使用传统的模型,能够用指定的一对发送器接收器确定性的PMD容限,计算运行中断的概率,然后对DGD调用Maxwell统计量。在该模型中,Maxwell统计量应用在波分复用(WDM)系统的时间和各信道上,并能用于计算指定系统的运行中断概率。近来对部署光纤的工厂的PMD特征研究,建议一种用不同统计量的不同模型(例如见,R.Caponi等人的“WDM Design Issues With Highly CorrelatedPMD Spectra of Buried Optical Cables”,OFC 2002,pp.453-455)。
如图1中示意画出的,按照所谓的“节点模型(hinge model)”,典型的传输链路100包含数个(例如5到10个)相对稳定的长光纤段110,它们在很长的时间周期上(如数月)很好地屏蔽环境。段110被称为准静态波导段或稳定光纤段。在上述的时间尺度上,这些段的PMD特征不受温度变化或机械振动的显著不良影响。
稳定光纤段110通过环境上不受保护的单段光纤120连接,诸如在中继器场地上的色散补偿模块、在交换局内的光纤连接软线、或接近机械振动源的光纤长度。这样的单段光纤被称为非静态耦合段或“节点”。节点的偏振特征随时间快速变化。
节点模型试图表征这种光纤链路的PMD统计量。长和稳定段的DGD在波长尺度中仍然有Maxwell概率密度分布函数(PDF),且实质上不随时间变化。但是,链路DGD的整个PDF不是Maxwell的。尤其是,任何给定波长上的DGD有上限,而每一波长频带(包括一个或多个信道)有不同的运行中断概率。一些波长频带将遵从规定的运行中断指标,而其他波长频带则否。换句话说,无论对WDM系统指定什么运行中断概率,但WDM信道的小部分总突破该运行中断指标(即小部分信道将有比指定的更高的运行中断概率)。该小部分用“不顺从能力比”(NCR)量化(见H.Kogelnik等人的“First-OrderPMD Outage for the Hinge Model”,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Letter,Vol.17,No.6,June 2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朗迅科技公司,未经朗迅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7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