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聚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7517.7 | 申请日: | 200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芦田哲哉;吉本伸一;米田久夫;高桥裕介;富田研二郎;堀田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8/12;D06N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 聚酰胺纤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着色聚酰胺组合物得到的纤维物性优异的着色聚酰胺纤维(原液染色聚酰胺纤维)、其制造方法及使用由该着色聚酰胺纤维构成的纤维络合体形成的人造革,上述着色聚酰胺组合物即使含有高浓度的颜料,在熔融纺丝时也不会发生弯曲或断丝,能够稳定地纺丝。
背景技术
通常,与一般纤度的纤维相比,极细纤维的染色性差,对由极细纤维构成的仿麂皮材料等进行染色而形成浓色色调时,需要大量染料,存在耐光坚牢度、染色坚牢度等品质降低,成本上升等问题。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通常采用预先在极细纤维的原料成分中添加颜料的方法,所谓称为原料着色(原液染色)的方法。
但是,为了使0.9dtex以下、特别是0.1dtex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充分发色,必须添加大量颜料,颜料与聚酰胺的酰胺键或端基相互作用,部分生成颜料浓度升高的熔融物,熔融粘度上升,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纺丝时的断丝、孔堵塞、过滤器堵塞等导致的纺丝性变差和纤维物性下降。
作为改进原液染色纤维的纺丝性及纤维物性的方法,提出了使用含有脂肪酸酰胺的原液染色聚酰胺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使酸改性聚烯烃、酸改性聚酯微粉末分散在聚酰胺树脂中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使其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量为30~600cm3/100g的炭黑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另外,作为改进极细原液染色纤维的纺丝性及纤维物性的方法,还提出了使用含有颜料的状态下熔体流动速率为3~7g/10分的聚酰胺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另外,虽然对纺丝没有记载,但关于改进含有颜料的聚酰胺树脂的物性、稳定性,提出了在制造聚酰胺时添加炭黑再添加分散剂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使用含有脂肪酸酰胺的着色聚酰胺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6)。
专利文献1:特开平3-220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1577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14662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1-279532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公昭54-37997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昭61-55146号公报
但是,对于使用含有这些分散剂、添加剂的母料,在制造0.9dtex以下、特别是0.1dtex以下的非常细的极细纤维时,为了浓色化而使着色剂含有率为3%以上时,使用粒径小的炭黑作为颜料时,不能避免从纺丝口模处产生弯曲(熔融纺丝时,熔融聚合物的流体发生弯曲的现象)或断丝,不能得到具有可耐受实用的物性的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由着色聚酰胺组合物制造的纤维物性优异的着色聚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上述着色聚酰胺组合物即使含有高浓度的颜料,熔融纺丝时也不会发生弯曲或断丝,能够进行稳定的纺丝。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对配合了颜料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进行纺丝时,如果同时使用特定化合物和偶联剂,则可以得到即使设定高颜料浓度,也不会发生弯曲或断丝,纺丝性良好,具有良好物性的着色聚酰胺纤维,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着色聚酰胺纤维,其含有聚酰胺树脂、颜料、偶联剂和下述通式(I):
R′-CO-NH-R-NH-CO-R″(I)
(式中,R表示碳数为1~4的亚烷基,R′、R″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为9~18的脂肪族烃基)所示的化合物而成。
本发明还涉及使用由上述着色聚酰胺纤维构成的纤维络合体而成的人造革以及对该人造革进行起绒处理和染色处理而形成的绒头式样人造革。
本发明还涉及着色聚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对着色聚酰胺组合物进行防丝的工序,所述着色聚酰胺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颜料、偶联剂和下述通式(I):
R′-CO-NH-R-NH-CO-R″(I)
(式中,R表示碳数为1~4的亚烷基,R′、R″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为9~18的脂肪族烃基)所示的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着色聚酰胺纤维至少含有聚酰胺树脂、颜料、式(I)的化合物和偶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75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更新通信网络中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二肽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