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8780.8 | 申请日: | 200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2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哈拉尔德·韦斯特坎普;京特·普勒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陆锦华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对接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更具体的说,具有可以盲对接的接头和多线缆线束。
背景技术
用于连接多个电线电缆(例如,多股同轴电缆或多股双铰电缆)的连接器组件已是公知。此类连接器在诸如电信领域用来连接多个电线电缆到19英寸电路板支架面板上的电路卡。此类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壳在例如WO-A-03/012934号,WO-A-04/008580号,WO-A-04/008482号,EP-A-1432078号以及EP-A-0952397号中进行了描述。
现代通信应用需要在连接器组件中增加对接连接元件的密度。例如,一个接触元件被构造成针脚终端,而其它接触元件被构造成终端空穴。当对此连接器组件的两个连接器进行对接连接时,该终端空穴必须和针脚终端对准。
WO-A-97/02942号公开了一种利用多连接器通道或插槽来连接印刷电路板的电气互联系统,应用于包括板的堆叠、垂直到垂直、主到从、垂直到直角和/或跨接的应用,以及,更具体的,涉及到具有每个具有4行电接触元件的插头和插座的细间距连接器。
在一种电连接器组件中,已知设有对接协助功能,特点例如一个连接器上的引导元件,以及另一连接器上的引导元件凹槽。通常,这些引导特点也用于确定方向目的,来防止当两者的相对方向不合适时两个连接器的连接。之前描述的现有技术可以在下列专利中找到:US-A-4761144号、US-A-5037323号、US-A-5080604号、US-A-5129831号、US-A-5147225号、US-A-147226号、US-A-5161996号、US-A-5205755号、US-A-5211585号、US-A-5466171号、US-A-5647785号、EP-A-1104048号。这些已知连接器组件的引导特性帮助所谓的盲对接,其中两个连接器必须连接在一起,而在连接时技术人员不能完全确认两个连接器的正确对准。
位于连接器之一上的引导元件的一个问题是这些从各个连接器突出的引导元件在连接时两个连接器未对准的情况下,可能意外接触到对应的另一连接器的接触元件。由于特别在盲对接情况下必须意识到未对准的风险,所以一个连接器的引导元件与另一连接器的接触元件的意外接触带来的危害必须减至最小程度。特别是在接头或类似物中的针脚终端的情况下,针脚终端必须被保护来防止意外接触对应的另一连接器的突出的引导元件,因为针脚终端在连接器对接连接的方向中是自由可用的。
EP-B-0443492号和US-A-5173063号均公开了具有被保护的电源接触的插座连接器。这些已知连接器设有数对排列于针脚终端的阵列内的引导柱,其中引导柱对以及每对中的引导柱相互隔开。每对的引导柱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以提供确定方向和咬合装置。适当选择每对中引导柱对之间、以及这些引导柱与围绕选择的接触针脚阵列的卡圈或屏板的相邻部分之间的距离,来防止标准化的外界物体诸如手指或prope机械接触到排列有引导柱对的区域内的针脚终端。因此,这种排列可以用来保护用来传递电能的针脚终端。然而,在接触终端阵列中排列引导柱将导致总的针脚终端数量减少,特别在电连接器组件中需要高接触元件密度的现代通信应用中这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需要具有引导功能和盲对接协助功能的电连接器,而在没有在未对准情况下,一个连接器上的接触元件被另一连接器的突出的引导元件破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12),具有纵向主方向,
第二连接器(14),具有纵向主方向,
其中,第一连接器(12)包括针脚终端(22)形式的第一接触元件(24)的阵列(42),且至少排列两行,以及环绕第一接触元件(24)阵列(42)并突出于第一接触元件(24)之上的卡圈(30),该卡圈(30)具有两个平行纵向部分,
其中,第二连接器(14)包括与第一连接器(12)的第一接触元件(24)相同形式排列的第二接触元件(48)的阵列,用于与第一接触元件(24)进行电接触,
至少两个引导元件(38),排列于第二连接器(14)上,并从其向使第一和第二连接器(12,14)对接的方向突出,其中引导元件(38)在第二连接器(14)上的纵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二接触元件(24)(42)的阵列的相对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87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控管溅射室上的分离磁体环
- 下一篇: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