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膜的连续涂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9526.X | 申请日: | 200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W·G·奥布里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69/12;B01D71/36;B01D7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锴;韦欣华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连续 方法 | ||
1.一种制备复合膜的方法,包含:
在移动的拉伸铸造基底上连续形成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第一涂层,所述涂层具有选择的厚度;
把拉伸ePTFE与所述移动铸造基底上的所述涂层连续连接以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早期复合结构,选择所述第一涂层的所述厚度以至少部分浸渍所述ePTFE并形成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层,该液体介质干燥时形成与所述基底和所述ePTFE连接的氟聚合物层;
在所述移动拉伸铸造基底上的所述早期复合结构上连续形成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最终涂层,所述最终涂层具有选择的厚度并在所述早期复合结构上形成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层,该液体介质干燥时在所述ePTFE上形成氟聚合物层;
干燥所述早期复合结构;
除去所述铸造基底。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第一涂层的所述厚度和所述最终涂层的所述厚度以用氟聚合物完全浸渍所述ePTFE。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第一涂层的所述厚度和所述最终涂层的所述厚度以形成与所述ePTFE和所述基底连接的氟聚合物层和在所述ePTFE上的氟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层的比例是大约20∶80到大约80∶20。
4.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第一涂层的所述厚度和所述最终涂层的所述厚度以形成与所述ePTFE和所述基底连接的氟聚合物层和在所述ePTFE上的氟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层的比例是大约25∶75到大约75∶25。
5.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第一涂层的所述厚度和所述最终涂层的所述厚度以形成与所述ePTFE和所述基底连接的氟聚合物层和在所述ePTFE上的氟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层的比例是大约35∶65到大约65∶35。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最终涂层的所述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具有大约1-大约20wt%的固含量。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涂层的所述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固含量和所述最终涂层的所述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固含量基本相同,所述第一最终涂层的厚度是所述第一涂层厚度的大约25%到大约150%。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涂层的所述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固含量和所述最终涂层的所述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固含量基本相同,所述最终涂层的厚度是所述最终涂层厚度的大约35%到大约100%。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与所述ePTFE和所述基底连接的氟聚合物层的厚度是大约0.5-大约50μm。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ePTFE膜具有大约2-大约200μm的初始厚度。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ePTFE膜具有大约0.1-大约10μm的初始孔隙度。
1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复合膜中的所述ePTFE膜具有大约0.3-大约40μm的厚度。
13.权利要求1的方法,另外包括在所述干燥后加热所述早期复合结构以聚结所述氟聚合物。
1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早期复合结构的干燥包括第一干燥阶段,其中在形成所述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最终涂层之前所述早期复合结构被干燥。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另外包括在所述干燥阶段后卷起所述复合结构。
16.权利要求14的方法,所述早期复合结构的所述干燥包括在所述形成所述包含氟聚合物的液体介质的最终涂层之后的第二干燥阶段。
1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氟聚合物包括氟化离子交换聚合物。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交换聚合物是全氟化的。
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交换聚合物是具有磺酸基的全氟化离子交换聚合物。
2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氟聚合物包括无定形氟聚合物。
21.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所述氟聚合物包括包含环的无定形氟聚合物。
22.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所述氟聚合物包括四氟乙烯和全氟-2,2-二甲基-1,3-间二氧杂环戊烯的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幕尔杜邦公司,未经纳幕尔杜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95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