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4-二氢-苯并[E][1,3]嗪-2-酮类化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2149.5 | 申请日: | 200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0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A·比利希;H·格斯塔西;P·莱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瓦提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63/56 | 分类号: | C07D263/56;C07D413/10;C07D4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革生;隋晓平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类 化合物 | ||
本发明涉及3,4-二氢-苯并[e][1,3]嗪-2-酮类化合物,例如,该类化合物是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活性的调节剂。
MIF是具有许多种细胞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见如Orita等人,当前药物设计(Curr.Pharm.Design)8:1297-1317,2002;Nishihira,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研究杂志(J.Interferon Cytokine Res.)20:751-762,2000;Swope&Lolis,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综述(Rev.Physiol.Biochem.Pharmacol.)139:1-32,1999;Metz&Bucala,免疫学进展(Adv.Immunol.)66:197-223,1997;和Bucala,FASEB J.14:1607-1613,1996)。人MIF的三维晶体结构显示该蛋白质以同源三聚体形式存在(见如Lolis等人,Proc.Ass.Am.Phys.108:415-419,1996)。
已发现MIF抑制巨噬细胞的随机迁移,并且它还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见如George&Vaughan,Proc.Soc.Exp.Biol.Med.111:514-521,1962;Weiser等人,免疫学杂志(J.Immunol.)126:1958-1962,1981;Bloom&Bennett,科学(Science),153:80-82,1966;David,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Natl.Acad.Sci.USA)56:72-77,1966)。MIF还表现出可提高巨噬细胞的黏附、吞噬作用和杀肿瘤细胞活性(见如Nathan等人,实验医学杂志(J.Exp.Med.)137:275-288,1973;Nathan等人,实验医学杂志133:1356-1376,1971;Churchill等人,免疫学杂志115:781-785,1975)。
最初从人T细胞库中克隆得到重组人MIF(见如Weiser等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86:7522-7526,1989),该重组人MIF能够活化血源性巨噬细胞,从而在体外杀死细胞内寄生物和肿瘤细胞,还可以刺激IL-1β和TNFα表达以及诱导一氧化氮合成(见Weiser等人,免疫学杂志147:2006-2011,1991;Pozzi等人,细胞免疫学(Cellular Immunol.)145:372-379,1992;Weiser等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89:8049-8052,1992;Cunha等人,免疫学杂志150:1908-1912,1993)。
最近发现,MIF不仅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产物,而且还是内分泌系统(特别是脑垂体)的类激素产物。本发明强调了MIF作为糖皮质激素(内源性释放的和治疗中给予的)的抗炎作用的反向调节剂的强效活性,所述活性是由MIF抑制糖皮质激素的限制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严重性的正常活性产生的,因此可以将内源性MIF响应看作各种炎性疾病和病症的起因或恶化因素(见Donnelly和Bucala,当今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 Today)3:502-507,199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瓦提斯公司,未经诺瓦提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2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