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子轴承以及轴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2884.6 | 申请日: | 200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0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司郎;冈龙太郎;上野正典;平泽义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60 | 分类号: | F16C33/60;B61F15/12;F16C35/06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子 轴承 以及 构造 | ||
1.一种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圈,其在至少一侧端部具有凸缘部;
外圈;
滚子,其配置于所述内圈以及所述外圈之间,
所述内圈的凸缘部在其端面侧具有径向厚度相对薄的薄壁部,在其中央侧具有径向厚度相对厚的厚壁部,
所述内圈的内径面在其中央部具有与轴嵌合的接触部,在其外缘部具有与轴从径向离开的非接触部,和具有位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非接触部的边界的棱线部,
所述薄壁部的至所述内圈端面的轴向宽度L1,与所述内圈端面至所述棱线部之间的轴向距离L2,具有
L1>L2
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薄壁部通过设置至所述内圈端面的轴向深度与所述轴向宽度L1相同的圆周槽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内圈具备在从其内径面至所述圆周槽之间连通的切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轴向距离L2为1mm≤L2≤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薄壁部的所述棱线部位置处的径向的壁厚L3,与所述内圈的内径φ的关系为
0.04≤L3/φ≤0.1。
6.一种多列圆椎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圈,其使至少在一侧的端部具有凸缘部的两个内圈构件对接;
外圈;
圆锥滚子,其在所述内圈以及所述外圈之间配置多列,
所述内圈构件的凸缘部在其端面侧具有径向厚度相对薄的薄壁部,在其中央侧具有径向厚度相对厚的厚壁部,
所述内圈构件的内径面在其中央部具有与轴嵌合的接触部,在其外缘部具有与轴从径向离开的非接触部,和具有位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非接触部的边界的棱线部,
所述薄壁部的至所述内圈构件端面的轴向宽度L1,与所述内圈构件端面至所述棱线部之间的轴向距离L2,具有
L1>L2
的关系。
7.一种轴承构造,其具备:
轴;
轴承内圈,其嵌合于所述轴;
抵接构件,其抵接于所述轴承内圈的端面,并嵌合于所述轴,
所述抵接构件的端面在其径向内侧具有与所述轴承内圈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部;
在其径向外侧,从所述接触部沿轴向后退的位置处,具有不与所述轴承内圈的端面接触的非接触部,
所述轴承内圈的端面的径向宽度w1,与所述接触部的径向宽度w2,具有
w2/w1≤0.5
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构造,其中,
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径尺寸d
与所述接触部上端的径向尺寸D,具有
D/d≥1.1
的关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构造,其中,
在所述非接触部上端处,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抵接构件的轴向间隔为0.5m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构造,其中,
所述非接触部的端面与所述接触部的端面平行。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构造,其中,
在所述接触部,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抵接构件夹有不同材质构件地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轴承构造,其中,
所述不同材质构件与所述内圈以及所述抵接构件相比,硬度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28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电子邮件系统
- 下一篇:建筑产业协同网络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