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器滤材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及过滤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3911.1 | 申请日: | 200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3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堀江百合;川野荣三;森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39/16 | 分类号: | B01D39/16;D04H1/42;B01D39/00;D04H1/7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卫民;郭国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使用方法 以及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聚四氟乙烯多孔膜的过滤器滤材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上述过滤器滤材的过滤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洁净室换气和涡轮机吸气的高性能过滤器滤材,多使用在玻璃纤维中加入粘合剂进行抄纸而成的滤材。但是,由于这种玻璃纤维类滤材含有附着在滤材中的小纤维,且加工时的弯曲等而产生自身粉末,因此,有时在使用中会因玻璃纤维而污染洁净室和涡轮机内部。
因此,近年来,含有如日本特开2000-61280号公报(文献1)所述的聚四氟乙烯(PTFE)多孔膜的过滤器滤材(PTFE类滤材)备受瞩目。文献1所述的滤材含有PTFE多孔膜和透气性支撑材料,且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玻璃纤维类滤材中可以看到的附着的小纤维及自身粉末的问题。但是,PTFE类滤材与具有相同压力损失的玻璃纤维类滤材相比,具有捕集效率高,使用中压力损失上升变大的倾向。因此,难以在粉尘多的环境下长期使用。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例如日本特开2002-370009号公报(文献2)所述的PTFE类滤材中,通过将构成透气性支撑材料的纤维的纤维直径设定为0.2μm以上15μm以下,赋予透气性支撑材料作为预滤器的功能,以降低使用中压力损失的上升。
但是,在文献2所述的PTFE类滤材中,构成透气性支撑材料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至少为数μm以上,比构成PTFE多孔膜的原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数倍以上,且透气性支撑材料的孔径比PTFE多孔膜的孔径大,因此,对粒子径为0.5μm以下的超微粒子而言,PTFE多孔膜比透气性支撑材料捕集得多。因此,由被过滤气体中超微粒子的比例大等滤材的使用环境导致使用中压力损失的上升变大。虽然可以通过增大透气性支撑材料的厚度,减少PTFE多孔膜捕集的超微粒子的量,抑制使用中压力损失的上升,但根据其上升程度可能会成为褶裥整理后滤材的透气性降低的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滤材和其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以及过滤器组件,所述过滤器滤材,例如,即使在作为应捕集粒子的超微粒子所占比例大的环境下,也可以降低使用中压力损失的上升。
本发明的过滤器滤材包含PTFE多孔膜、透气性支撑材料和利用静电纺丝法形成的由高分子纤维构成的纤维网层。
本发明过滤器组件具有上述本发明过滤器滤材和支撑所述过滤器滤材的支撑框架。
本发明的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是上述本发明过滤器滤材的制作方法,是通过在含PTFE多孔膜及透气性支撑材料的层压体的主表面上用静电纺丝法堆积高分子纤维,形成由所述高分子纤维构成的纤维网层的方法。
本发明过滤器滤材的使用方法是上述本发明的过滤器滤材的使用方法,其中,与所述PTFE多孔膜相比,将所述纤维网层配置在所述被过滤气体气流的更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通过包含利用静电纺丝法形成的由高分子纤维构成的纤维网层的过滤器滤材,例如,即使在作为应捕集粒子的超微粒子所占比例大的环境下,也可以降低使用中的压力损失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器滤材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的一例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通过实施例测定的过滤器滤材样本中的DHC(DustHolding Capacity,容尘量)的值和压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实施例测定的过滤器滤材样本中DOP粒子捕集量和压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器滤材的一例。
图1所示的过滤器滤材1是由包含透气性支撑材料2、PTFE多孔膜3、透气性粘接层4及纤维网层5的层压体构成的过滤器滤材,其中,纤维网层5是由高分子纤维构成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形成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3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