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方法和线圈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4173.2 | 申请日: | 200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浅野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5/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线圈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绕线架上规则地缠绕线材的绕线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造的线圈单元。
背景技术
这类方法是通常所说的绕线方法,公开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2000-245092、8(1996)-203720、及2000-348959的每一个中。在它们当中,例如,092号公布公开了一种用于集中式绕组的绕线方法,旨在通过在线圈周边上的分开的位置上提供层移位部分和列移位部分,防止线圈尺寸的增大并且实现线圈尺寸的减小。720号公布公开了一种在绕线架上以多层的形式规则地缠绕线材的方法,同时在矩形线圈的两个相对面上以1/2线材直径的螺距传送线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092和720号公布中公开的绕线方法均是在绕线架上缠绕单根线材的绕线方法而不具体涉及多根线材的绕线。在用于规则地集中式绕组线圈的制造工艺中,一般而言,被缠绕的线材的隆起部分可能会产生在临近绕线架的端部。这是由于在规则地缠绕中的列移位部分和层移位部分,也就是,在绕组的折回位置,线材的倾斜和浮置而产生的。规则地集中式的绕组线圈可能会扰乱折回部分线材的排列,这是造成线圈外部尺寸增大的因素中之一,导致了集中式绕组线圈的小型化的障碍。在增加生产率方面,可以设想同时规则地缠绕多根线材。然而,例如,如果缠绕四根线材,那么存在一种担心,即线材的排列在绕组折回位置变得复杂。所以,需要一种有效的绕线方法。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本发明,并且目的是提供一种规则地缠绕四根线材的方法和由该绕线方法制造的线圈,所述方法能够防止线材在绕组折回位置的隆起部分的出现,从而实现紧凑的线圈。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绕线架上规则地缠绕四根线材的方法,该绕线架是矩形截面,具有包括一对平行表面的四个外表面,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绕线架上缠绕线材,使得该线材在该对平行表面的其中一个上按与0.5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lane change)并且在该对平行表面的另一个上按与3.5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共同斜向前移。
根据上述结构,按这样的方式缠绕线材,使得该线材在线圈架的四个外表面的一对平行表面的其中一个表面上,按与0.5根线材(也就是,半个线材直径)相对应的移线和在该对平行表面的另一个表面上按与3.5根线材(也就是,三个半线材直径)相对应的移线共同斜向前移。当与例如在绕线架的外表面的其中一个上按照对应于4根线材的移线相比较时,这种方法可以提供线材较少的倾斜,随之发生的结果即在绕组折回位置的分层的线材的交叉能够减小。此外,与绕线架的四个外表面的平行表面的每一个上执行与2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的情况不同,本发明不会使四根线材中的两根在完成绕组的折回位置开卷。此外,可以设想移线的下列组合;例如,一种情况是在平行表面的其中一个上执行与1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以及在另一个表面上执行与3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一种情况是在平行表面的其中一个上执行与1.5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以及在另一个表面上执行与2.5个线材相对应的移线;以及一种情况是在平行表面的其中一个上执行与2.5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以及在另一个表面上执行与1.5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比较这些情况,本发明在绕组折回位置能够减少分层的线材的交叉,从而防止线材在绕组端部位置处于松开状态。
根据前述发明,当规则地缠绕四根线材时,能够防止在绕组折回位置产生隆起部分,从而实现紧凑的线圈而不会增大外部线圈尺寸。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该绕线方法用来制造包括具有矩形截面的线圈的矩形线圈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对于矩形线圈单元的线圈,能够获得如上的同样的操作和效果。
可供选择地,根据上述结构,优选地,该绕线方法用来制造包括具有梯形截面的线圈的梯形线圈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对于梯形线圈单元的线圈,能够获得如上的同样的操作和效果。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包括在绕线架上规则地缠绕四根线材的线圈单元,所述绕线架是矩形截面且具有包括一对平行表面的四个外表面,其中在绕线架上缠绕线材使得在一对平行表面的其中一个上,该线材按与0.5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并且在该对平行表面上的另一个上按与3.5根线材相对应的移线共同地斜向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41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可携式存储装置安全移除的方法
- 下一篇: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