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麦克风装置的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4714.1 | 申请日: | 200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H·赫林斯莱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佩尔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1/14 | 分类号: | A61F11/14;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杨松龄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麦克风 装置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麦克风装置的耳机,包括:用于形成噪声抑制空间的第一内盖部分;用于形成容纳电子装置和/或电源空间的第二外盖部分、将两个空间彼此分开的分隔壁以及用于从环境接收声音的配有多孔材料挡风罩的麦克风。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很多听力保护装置是为通讯而配备的。这种听力保护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两个用于从环境接收声音的麦克风。通常,将麦克风放置在耳机的外面并且用抑制风噪音的多孔泡沫材料体包裹住。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解决方案的作用很差,因为它仅仅部分抑制了风噪音。而且,在外面安置带有突出的挡风罩的麦克风也要承受应用缺陷,因为它很容易被损坏,例被枝叉损坏。
发明内容
问题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上述所知的耳机以使现有技术所固有的缺点被消除或至少被充分减少。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实现一种耳机,其中它以非常高效的方式抑制风噪声并且把对挡风罩或麦克风的机械损坏的危险减小到最低。
解决方案
如果由引言所知的耳机具备下列特征,则构成本发明基本原理的目的将被实现:将麦克风安置在外盖部分的内侧之上,所述外盖部分在麦克风的前面具有开口,将挡风罩的外表面安置作为外盖部分外表面的延续部分,这些外表面在挡风罩的附近共同扩展,并且在挡风罩的内侧和所述开口之间形成空腔。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包含在耳机内的内盖部分,也示出在安装麦克风之前由所述麦克风和支架组成的装置;
图2是对应于图1中的耳机将外盖部分安装到位的视图;
图3根据图2示出在安装挡风罩之前的耳机,也示出在安装之前用于保持挡风罩的框架;
图4是对应麦克风层面的完整耳机的水平剖面图;
图5是图3所示框架的垂直面正视图;
图6根据图5示出从图中右边观察的框架;
图7A示出从前面观察的用于麦克风的支架;
图7B根据图7A示出从侧面观察的支架;以及
图7C根据图7A和图7B示出从相对于图7A的相反方向观察的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说明中,将使用方向和方位的指示。这些指示指的是以正常方式佩戴完整的带有两个耳机和一个冠状U型夹或带的完整的听力保护装置,所述冠状U型夹或带在佩戴者的头上展开。因此,例如,使用措辞“向外”和“向内”来分别表示背对佩戴者头部和面对佩带者头部的意思。
图1-3示出两个包含在完整听力保护装置中的耳机中右侧的耳机。从这些图中可明显看到所述耳机包括第一或内盖部分1以及第二或外盖部分2。从图1中可明显看到内盖部分1在其外部具有与袋4结合的向内凸出部分3,袋4因此朝着向内凸出部分3打开。向内凸出部分3和袋4都朝着内盖部分的内侧闭合。袋4有两个相对定位的凹槽5和6。在支架8中安置麦克风7,所述支架具有向相反方向突出的侧翼9和10,它们位于公共平面内,所述平面与支架的纵轴19(图7B)呈锐角相交。侧翼9和10成形为使其在支架8向下放入袋4时分别装入凹槽5和6。通过这种手段,麦克风将定位固定在袋4中,使得它的声音接收表面转为朝着向内凸出部分3并且自由暴露于所述向内凸出部分。于是麦克风7的声音接收表面沿轴线10“看”。因此袋4的方向也就是支架8的中心轴19在耳机位于使用位置时将相对于听力保护装置的佩戴者沿向前方向向右倾斜伸出(这适用于右侧耳机)。对于左侧耳机,相应的轴线指向前方并且相对左侧倾斜向外。
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麦克风7、支架8和麦克风的连接导线或引线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装置,并且一个导线接收空间从所述袋4延伸到内盖部分1外侧上的位置,在这里将实现用于麦克风7的电气连接。
图4以剖视图示出麦克风7如何在支架8中内部放置以及如何依次定位在内盖部分1外侧上的袋4中。从图4中也可明显看到外盖部分2覆盖于内盖部分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佩尔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佩尔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4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