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绝缘线和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4754.6 | 申请日: | 200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1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正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7/00;B05D7/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郇春艳;郭国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卤绝缘线和一种线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无卤绝缘线和包含该绝缘线的线束。
背景技术
传统上,其中用由树脂组合物制成的覆盖材料覆盖导体的绝缘线经常用于实施汽车和电气/电子设备的元件的配线。在这种绝缘线中,特别是在用于需要耐热性的部件中的绝缘线中,使用其中通过调节添加到其中的热稳定剂和增塑剂的类型、量或聚合度或者通过在其中形成交联来改进其耐热性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作为覆盖材料。
然而,存在以下问题:这种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卤素,使得其在汽车着火或在通过焚烧处置电气/电子设备的燃烧时会将有害的含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在降低全球环境负担的观点上,最近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已被一种所谓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所取代,该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是通过将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镁)作为无卤阻燃剂添加到烯烃树脂(例如聚乙烯)中而制成的。
然而,该烯烃树脂本质上是可燃烧的,该无卤阻燃剂在阻燃效果方面比含卤素阻燃剂要差。因为这些原因,该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需要添加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以确保足够的阻燃性,因此产生以下缺点:其机械性能(例如耐磨性、拉伸伸长率和拉伸强度)会明显降低。
为了克服这种缺点,例如日本专利公报号3280105公开了一种阻燃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将金属氢氧化物和交联助剂添加到包含聚乙烯或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共聚物或橡胶的树脂组分中,以及通过使该树脂成分进一步包含一种特定的官能团而制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其中用一层阻燃树脂组合物覆盖导体的传统绝缘线的导线性能(例如耐热性、耐磨性和柔性)不够,因此需要对该绝缘线进一步的改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具有足够的阻燃性和优良的耐热性、耐磨性和柔性的无卤绝缘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无卤绝缘线的线束。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并依照本发明的目的,依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无卤绝缘线包括导体、由一层或多层构成并设置以覆盖该导体的内涂层,和设置以覆盖该内涂层的最外涂层,其中该最外涂层的厚度在10~100μm范围内,并由包含20wt.%或更多的熔点为180℃或更高的烯烃树脂和/或具有-Si(X1)(X2)(X3)基团的烯烃树脂(其中X1、X2和X3是烷基或烷氧基,其中X1、X2和X3中的至少一种为烷氧基)的树脂组合物制成,该内涂层的至少一层由包含如下组分的树脂组合物制成:(A)50~5重量份的熔点为180℃或更高的烯烃树脂、(B)50~95重量份的烯烃树脂和(C)30~250重量份的金属氢氧化物。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内涂层中包含的(A)熔点为180℃或更高的烯烃树脂的弯曲模量不高于最外涂层中包含的熔点为180℃或更高的烯烃树脂。
此外,优选该最外涂层和/或内涂层是交联的。
同时,依照本发明的线束包含所述无卤绝缘线。
有益效果
依照本发明的无卤绝缘线具有多层结构,其由厚度在特定范围内并由特定树脂组合物制成的最外涂层、由其中至少一层由特定树脂组合物制成的一层或多层构成的内涂层组合而成。
通过引入包含特定重量份的金属氢氧化物的内涂层,该无卤绝缘线具有足够的阻燃性。
此外,通过引入特定的最外涂层和特定的内涂层,即使无卤绝缘线用于暴露于相对较高温度下的部件(例如汽车发动机机舱的周围)中,该无卤绝缘线的覆盖材料也很难熔化或很难受热变形,使得该无卤绝缘线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此外,通过引入由并未填充大量金属氢氧化物的树脂组合物制成的最外涂层,与其中用一层包含大量金属氢氧化物的阻燃树脂组合物覆盖导体的传统绝缘线相比,该无卤绝缘线特别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例如耐磨性。
此外,通过引入特定的最外涂层和特定的内涂层,该无卤绝缘线具有优良的柔性。
在这种情况下,当内涂层中包含的(A)熔点为180℃或更高的烯烃树脂的弯曲模量不高于最外涂层中包含的熔点为180℃或更高的烯烃树脂的弯曲模量时,进一步提高了最外涂层的耐磨性和内涂层的柔性。
此外,当该最外涂层和/或内涂层是交联的情况下,其耐热性得以进一步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47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节能复合门窗框体结构
- 下一篇:伸缩管锁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