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幕帘式安全气囊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5369.3 | 申请日: | 200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1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P·P·维帕素拉蒙敦;J·扬;C-H·吉尤;P·帕迪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帘式 安全气囊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改进的幕帘式安全气囊。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是扩散器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了充气器与充气管之间连接的放大图。
图5和5a示出了坚固的充气管。
图6示出了扩散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7和7a示出了充气管的另一实施例。
图8是扩散器、充气管和安全气囊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1和2示出了中心充气型式的幕帘式安全气囊20、20a。幕帘式安全气囊通常设置成沿着车门上方车辆的车顶纵梁400延伸。安全气囊通常沿着车顶纵梁400以折叠状态保存并由车顶纵梁处的保护性壳体或饰件(未示出)覆盖。安全气囊穿过该保护性壳体或饰件展开为幕帘以覆盖乘客车厢的内侧来保护车辆乘客的头部和肩部200、202。每个安全气囊20、20a具有分成各可充气部分分开的可充气体积30。所示实施例中的可充气体积30由大的不可充气区域36细分成向前可充气体积32和/或向后可充气体积34。每个安全气囊包括设置在向前和向后可充气体积或腔之间的入口38。该入口38与诸如安全气囊充气器40的充气气体源连通。
安全气囊的可充气部分的顶部50形成有凸耳52,使安全气囊能安装和固定到车顶纵梁上。每个安全气囊20、20a使用构造成接受充气气体时充气的纺织织物制成。每个安全气囊可使用整片织成的技术制成,其中,安全气囊在提花织机上制成。该已知类型的纺织技术形成周界不可充气区域或边缘窄边54、不可充气区域36、连结安全气囊的内部和外部片的各种接头、接缝或基带链接件58。内部片和外部片形成两个相对侧面。充气时,外部片和外侧28b会与门或车辆内面侧402相邻,而内部片或内侧28a会面向车辆的乘客车厢的内部,如图8所示。采用接缝或接头58来减小安全气囊的可充气体积。如果用更常规的缝合技术构造安全气囊,则可形成边缘窄边、不可充气区域和接头。
接头或接缝58与不可充气区域36分开。边缘窄边54将向前和向后可充气体积32、34分成相邻可充气区域61、61a、61b和61c。每个接头或接缝58的顶部部分或顶部55与安全气囊的顶部50分开并形成气体分配通道120。在图1中,很多接头或接缝58构造有平坦顶部55和下降的腿部57。选择每个单独接头或接缝58之间的间隔和每个接头或接缝与安全气囊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间隔以控制充气气体到每个可充气区域61的流量。例如,接头58之一的顶部部分55a相对于安全气囊的顶部的间距制成最初减小通入位于区域61b前面的可充气区域61a的气体流量,区域61b邻近坐在车辆前排座椅上车辆乘客的头部。通过限制通入一个区域61a、61c的气体流量,通入另一区域61b的气体流量增加,引起安全气囊邻近车辆乘客头部的可充气区域受到保护以更迅速地充气并邻近车辆乘客设置。
每个接缝58的顶部55形成气体分配通道120。每个接缝的下降腿部部分57将安全气囊的向前和向后可充气区域分成较小区域61、61a、61b和61c。每个接头58的顶部部分55彼此分开以提供气体分配通道120内的开口59,允许充气气体通入相邻可充气区域61-61c。最前面可充气区域61c在前部窄边54和腿部57a之间。进入区域61c的入口是通过位于安全气囊底部50a的小开口65。在安全气囊充气期间,该前部区域会相对于靠近车辆乘客头部200a位置的区域61b的充气延迟。
安全气囊的前部边缘54通过不需要可充气的安全气囊织物的柔性片26连接到车辆的A柱。充气器40以适当方式安装到车顶纵梁上。安全气囊的后部窄边54适于安装到诸如车辆的C或D柱的车辆后部柱上。
入口38相对于安全气囊的可充气区域的顶部部分50升高并适于连接到充气器40。安全气囊20、20a包括扩散器70。扩散器包括颈部72和腔体74。颈部还适于与充气器40连通。图3示出了平坦、非充气状态的扩散器。示出颈部72具有直径D1。颈部72与较大体积或空腔7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53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