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材料变形形成密封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6749.9 | 申请日: | 200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9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雷米·博托利诺;克里斯琴·托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04 | 分类号: | F16J15/04;F16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法国克***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材料 变形 形成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孔开口和螺钉之间的密封,更精确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提供螺钉和螺钉头邻接的内孔开口之间的密封方法和组件。
本发明特别在汽车工业领域而更精确的说在组装起动机支座上的接触器中能够应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属于支座的内孔开口和包括连接到主体的头部的螺钉之间的密封的产生。所述主体具有用于与零件中的孔配合以与支座装配的螺纹件,该支座的机械强度比螺钉低。
文献FR2509823公开了一种用于产生盖板中内孔开口和终端之间密封的方法,该盖板由热塑性材料模压而成。
终端头部下的装置被设置以作用于内孔开口,因此终端与盖板的夹紧通过引起塑料材料流动引起开口的变形,这样该材料构成被终端主体的光滑外周夹住的边缘。
由终端具有的用来变形内孔开口的装置以斜角的形式制造,构成终端的头部和主体之间的连接,该斜角将挤靠在外壳的内孔的有锐角的边缘上。
在一个变体中,内孔的开口包括外边条,为了构成边缘,该边条通过终端的头部的平底被推回。
文献特别涉及用于内燃机的电起动器的接触器的终端的密封。
文献FR2509823中所公开的方法应用于一种在其主体外周上具有光滑表面以使得边缘被夹紧到这个外周的终端。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产生此光滑表面的特殊制造方法,这可能很昂贵。
另外,所述的方法仅仅涉及由热塑性材料模压成的盖板。
最后,密封仅仅能用于边缘和终端光滑部分的外周之间。
发明内容
因此,需通过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用于产生属于支座的内孔的开口和螺钉之间的密封的方法和组件。该方法和组件使得可以:
避免使用额外的密封件,
在属于可能为金属的零件的两个表面之间产生密封,
在表面之间产生密封而不必要求光滑的表面光洁度,
在内孔的开口和螺钉之间产生密封,该螺钉能够经受较高的机械、振动以及热应力。
用简单而经济的方法产生密封。
对所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是依据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一个扩大的开口开始,本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螺钉接合入内孔中以便螺钉头与开口接触,
将螺钉拧入将要装配的零件的孔中使得由螺钉头施加的压力引起开口在螺钉头下的部分表面上密封装配,该配合通过将属于支座的部分材料推回实现。
因此不是必须使用诸如O形圈密封等额外的零件以产生密封。制造沉孔以使此支座中的密封凹进也可以避免。此外,本方法也不需要使用专门进行表面光洁度处理的螺钉。最后,容纳螺钉头的内孔开口可以直接从模压中产生,在支座被模压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另外的机械加工步骤来改善表面光洁度。
根据非限定性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目的方法具有其它特性,单独或者合并包括在此,下面将进行阐述。
将材料推回产生一个边缘。
内孔的开口向外张开而螺钉头下部表面旋转。
该开口是截头圆锥形状。
头部下侧表面为平面。
支座用铝制造而螺钉用钢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得到的密封组件的特征在于,螺钉头在开口上留下的压痕包括至少:
第一表面,圆周的围绕螺钉的旋转轴,
第二表面,属于边缘,环绕在螺钉的旋转轴的周围和延伸到第一表面。
这两个表面因此积极参与螺钉的头部下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开口的密封装配。
根据附加特性,该装配在一个前部起动器支座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接触器到该支座的螺钉之间实现。
根据另一个附加特性,该装配在一个后部起动器轴承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接触器到该轴承的螺钉之间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起动器的侧视图,该起动器部分切除以显示热机的小齿轮和有齿的启动环。
图2是显示了支座内孔中的螺钉的部分的视图。
图3是显示了螺钉头在内孔开口上留下的压痕的部分的视图。
图4是安装用于与支座装配的螺钉的接触器的部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出了热机起动器1。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使用一个从前部到后部的X-X轴方向,该方向与在图1中从左到右的方向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未经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67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