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冲发生器和具有脉冲发生器的脉冲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7284.9 | 申请日: | 200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8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S·哈特维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特拉斯科普科凿岩机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9/12 | 分类号: | B25D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地址: | 瑞典厄***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发生器 具有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岩石破碎工具的脉冲发生器,以及一种带有脉冲发生器的脉冲工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岩石破碎工具中,使用靠压缩空气和液压作用在汽缸中往复运动的活塞,其中,活塞通过例如钎尾直接或间接撞击钢钎的端部,接着再冲击岩石。由于质量较大的活塞朝钢钎快速移动,在钻机中产生不必要的动力加速力,其极力牵引着钢钎离开岩石。
为了减小上述动力加速力,人们努力制造出不同于传统岩石破碎工具的岩石破碎工具,其所具有的活塞在传送冲击力的过程中不会在汽缸中来回移动,所述冲击力还可能导致冲击频率增加。
GB 2 047 794 A示出一种岩石破碎工具,其中,活塞被预加张力,由此,在与钢钎侧相对的活塞的一侧的储能空间中形成压力的同时,活塞沿远离钢钎的方向移动。随后由此突然释放活塞,储能空间中的压力迫使活塞高速朝钢钎移动,从而,使应力脉冲对钢钎进行冲击。
WO03/095153A1示出另一种岩石破碎工具,其中,活塞被预加张力,由此,在与钢钎侧相对的活塞的一侧的储能空间中形成压力的同时,活塞沿远离钢钎的方向移动。随后由此突然释放活塞,储能空间中的压力迫使活塞高速朝钢钎移动,从而,使应力脉冲对钢钎进行冲击。
US2004/0226752示出又一种岩石破碎工具,其中,活塞被预加张力,由此,在与钢钎侧相对的活塞的一侧的储能空间中形成压力的同时,活塞沿远离钢钎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储能空间为一金属棒。随后由此突然释放活塞,储能空间中的压力迫使活塞高速朝钢钎移动,从而,使应力脉冲对钢钎进行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出现巨大的动力加速力问题,其作法是设置用于岩石破碎工具的脉冲发生器,该脉冲发生器包括用于接收加压流体量的推进室和容纳于推进室中的脉冲活塞,其中,设置脉冲活塞,用于将流体量中的压力峰值转化成工具中的推进力(impulses),由此,通过减小推进室的体积实现将来自推进机构的能量转化成工具中的推进力,从而,使脉冲活塞被推进室中的压力峰值向前驱动。
由于脉冲发生器包括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所以脉冲发生器具有如下优点,即该脉冲发生器可将脉冲转移到具有低动力加速力的工具中。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概略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的纵剖面,
图2概略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的纵剖面,
图3概略示出图2中脉冲发生器2的纵剖面,
图4概略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的纵剖面,以及
图5概略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概略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2的纵剖面,脉冲发生器2包括外壳4,其具有用于接收加压流体量8的推进室6和容纳于推进室6中的脉冲活塞10,其中,设置脉冲活塞10,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将流体量8中的压力峰值转化成工具12中的推进力,由此,通过减小推进室6的体积实现将来自推进机构14的能量转化成工具12中的推进力,从而使脉冲活塞10被推进室6中的压力峰值向前驱动。如果脉冲活塞10被设置在工具12附近,则推进力直接被转移,但该推进力也可以间接地被转移,例如经中间钎尾(未示出)。在该图中,推进室6被示于这样的位置,即推进室6内流体量8中的压力如此之低,使得脉冲活塞10位于其第一末端位置,即位于与工具12的距离最大的末端位置。在该位置,推进室6尽可能膨胀,优选由此使活塞-室装置内的推进室6中的活塞16处于所述末端位置,在该位置,推进室6的体积尽可能大。所述活塞-室装置也可在推进室6中包括一个以上的活塞16。实现脉冲活塞10返回到上述所示位置的运动,例如通过采用空气或流体对与推进室6一侧相对的脉冲活塞10一侧的室9加压、或者通过在该空间内设置弹簧11、或者通过对着岩石向前移动在其上安装有脉冲发生器2的整个钻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设置台肩7作为推进室6中的止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特拉斯科普科凿岩机股份公司,未经阿特拉斯科普科凿岩机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72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