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7346.6 | 申请日: | 200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0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冈部将人;猿渡直子;浜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C09K19/02;C09K19/38;G02F1/133;G02F1/14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元件 | ||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具备:第一取向处理基板,其具有第一基材、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上的第一电极层、和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取向膜;及第二取向处理基板,其具有第二基材、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上的第二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第二取向膜、和形成在所述第二取向膜上且将反应性液晶固定的反应性液晶层,所述第一取向处理基板和所述第二取向处理基板配置成所述第一取向膜和所述反应性液晶层相对,且在所述第一取向膜和所述反应性液晶层间挟持强介电性液晶,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强介电性液晶为显示单稳态的强介电性液晶,当施加电压使所述第二电极层成为负极时,使所述强介电性液晶的分子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取向处理基板面平行地变化所述强介电性液晶的倾斜角的约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性液晶为呈现向列相的液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性液晶包含聚合型液晶单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型液晶单体为单丙烯酸酯单体或二丙烯酸酯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丙烯酸酯单体为用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1]
这里,式中的Z31及Z32各自独立,表示直接接合的-COO-、-OCO-、-O-、-CH2CH2-、-CH=CH-、-C≡C-、-OCH2-、-CH2O-、-CH2CH2COO-、-OCOCH2CH2-,R31、R32及R33各自独立,表示氢或碳数1~5的烷基,k及m表示0或1,n表示2~8的范围内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丙烯酸酯单体为用下述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2]
其中,式中的X表示氢、碳数1~20的烷基、碳数1~20的链烯基、碳数1~20的烷氧基、碳数1~20的烷氧碳酰基、甲酰基、碳数1~20的烷基碳酰基、碳数1~20的烷基碳酰氧基、卤素、氰基或硝基,m表示2~20范围内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向膜及所述第二取向膜为光取向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取向膜的构成材料为通过发生光反应而向所述光取向膜赋予各向异性的光反应型材料,或者包含通过发生光异构化反应而向所述光取向膜赋予各向异性的光异构化反应性化合物的光异构化型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向处理基板是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上的薄膜晶体管(TFT)的TFT基板,所述第二取向处理基板是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共用电极的共用电极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薄膜晶体管(TFT)的有源矩阵方式进行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场序彩色方式进行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73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