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相异路径天线选择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9634.5 | 申请日: | 200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9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雷蒙德·C·华莱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伟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相异 路径 天线 选择 系统 | ||
技术领域
一般来说,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的操作,且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于在通信装置进行相异路径天线选择以接收信号的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现在广泛地用于允许移动终端用户彼此及与其他网络实体无线地通信。逐渐地,移动终端正在被用于接收语音通信及数据服务两者。然而,在操作期间,移动终端可遭受降低性能的Rayleigh信号衰落及/或其他传输失真效应。举例而言,当相同信号的多个异相版本到达接收天线时可发生Rayleigh信号衰落。所述异相版本趋向于彼此抵消且产生降级的所接收信号。
用于降低信号衰落效应的一种技术利用分别耦合到接收装置处的主及相异接收路径的多个天线。所述天线物理上彼此隔开,且所述主接收路径处理由主天线所接收的信号,而所述相异接收路径处理由第二天线所接收的信号。通过组合所述两个接收路径上的信号,可降低信号衰落的影响。通常,所述第二天线可并入到所述装置的外壳中而成为不可见的。此外,与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主接收路径相比所述第二天线及其相关联的相异接收路径电子器件可使用便宜的组件来构建且提供较低的性能(也就是,低灵敏度)。
由于无线装置的可用性已增大,故其将需要能够同时接收并处理多个信息信号。举例而言,移动终端可能接收语音呼叫、寻呼消息、数据及多媒体服务、及定位信号(例如,全球定位信号(GPS))。不幸地,典型终端具有静态相异接收路径且通常仅利用所述路径来处理信号以降低传输效应(例如,信号衰落)。此外,由于成本约束,所述第二天线可能不提供所述主天线的性能。因而,当前装置通常受限于每次仅处理一个信息信号。作为结果,具有相异路径处理的移动终端的能力及功能性可被不必要地受限及/或利用不足。
因此,将需要一种利用通信装置的相异接收路径来提供额外功能性及/或灵活性的系统。举例而言,将需要在移动装置中同时处理一个或一个以上信息信号。
发明内容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相异路径天线选择的系统,其操作以在通信装置的主及相异接收路径之间进行选择。举例而言,所述系统适于用于移动终端中以允许所述终端同时接收及处理多个信号,借此向所述装置提供额外功能性及/或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操作以提供数个操作模式以使通信装置可完全地利用其相异接收路径处理。举例而言,在一个称为“最佳信号”模式的操作模式中,所述系统操作以在主及次天线之间进行选择以接收具有选定的质量水平的所需信号。因而,所述系统操作以灵活地利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相异接收路径,以使其不受限于如常规系统中一样仅仅降低传输效应(例如,信号衰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在具有第一及第二天线的通信装置中接收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使用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的第一版本;及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信号的第二版本。所述方法还包含:确定分别地与所述信号的第一及第二版本相关联的第一质量指示符及第二质量指示符;及基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质量指示符选择所述信号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版本中的一者来进行处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用于在具有第一及第二天线的装置中接收信号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所述信号并产生所述信号的第一版本,且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信号且产生所述信号的第二版本。所述设备包含经耦合以所述信号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版本及控制信号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交换机操作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性地将所述信号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版本中的一者耦合到接收逻辑。所述设备还包含控制逻辑,所述控制逻辑操作以基于与所述信号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版本相关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信号质量指示符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用于在具有第一及第二天线的通信装置中接收信号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用于使用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所述信号的第一版本的装置;及用于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信号的第二版本的装置。所述设备还包含:用于确定分别地与所述信号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版本相关联的第一质量指示符及第二质量指示符的装置;及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质量指示符选择所述信号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版本中的一者来进行处理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9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