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氨基酸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0215.3 | 申请日: | 200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4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林素子;山本浩明;木本训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P13/04 | 分类号: | C12P13/04;C12N15/09;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R1/01;C12R1/07;C12R1/19;C12R1/645;C12R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酸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从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混合物酶促生成L-氨基酸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转化体或其处理物与氨基酸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接触的步骤,所述转化体是将编码转化D-氨基酸为酮酸的酶的碱基序列和编码转化酮酸为L-氨基酸的酶的碱基序列整合到同一或者不同的表达载体中,再将得到的一种或多种重组载体导入同一宿主而形成的转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化体是将编码转化D-氨基酸为酮酸的酶的碱基序列、编码转化酮酸为L-氨基酸的酶的碱基序列和编码辅酶再生酶的碱基序列整合到同一或者不同的表达载体中,再将得到的一种或多种重组载体导入同一宿主而形成的转化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化体是将编码转化D-氨基酸为酮酸的酶的碱基序列、编码转化酮酸为L-氨基酸的酶的碱基序列和编码过氧化氢分解酶的碱基序列整合到同一或者不同的表达载体中,再将得到的一种或多种重组载体导入同一宿主而形成的转化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化D-氨基酸为酮酸的酶是D-氨基酸氧化酶和/或D-氨基酸脱氢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是选自博伊丁假丝酵母、变异三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来源的D-氨基酸氧化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D-氨基酸脱氢酶是大肠杆菌来源的D-氨基酸脱氢酶。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转化酮酸为L-氨基酸的酶是L-氨基酸脱氢酶和/或L-氨基酸氨基转移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L-氨基酸脱氢酶是选自下组的至少一种微生物来源的L-氨基酸脱氢酶:中间型高温放线菌来源的苯丙氨酸脱氢酶、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来源的丙氨酸脱氢酶、热链形芽孢杆菌来源的丙氨酸脱氢酶、球形芽孢杆菌来源的丙氨酸脱氢酶、希瓦氏菌属菌种来源的丙氨酸脱氢酶、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来源的亮氨酸脱氢酶及球形芽孢杆菌来源的亮氨酸脱氢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辅酶再生酶是甲酸脱氢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甲酸脱氢酶是母牛分枝杆菌来源的甲酸脱氢酶。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过氧化氢分解酶是过氧化氢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过氧化氢酶是大肠杆菌来源的过氧化氢酶。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化D-氨基酸为酮酸的酶是D-氨基酸氧化酶,转化酮酸为L-氨基酸的酶是L-氨基酸脱氢酶,辅酶再生酶是甲酸脱氢酶,过氧化氢分解酶是过氧化氢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来源于博伊丁假丝酵母,L-氨基酸脱氢酶是中间型高温放线菌来源的苯丙氨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来源于母牛分枝杆菌,过氧化氢酶来源于大肠杆菌。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L-氨基酸制造方法,其中所述L-氨基酸是L-正缬氨酸。
16.一种转化体,它是将编码转化D-氨基酸为酮酸的酶的碱基序列、编码转化酮酸为L-氨基酸的酶的碱基序列、编码辅酶再生酶的碱基序列和编码过氧化氢分解酶的碱基序列整合到同一或者不同的表达载体中,再将得到的一种或多种重组载体导入同一宿主而形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化体,其中所述转化D-氨基酸为酮酸的酶是D-氨基酸氧化酶,转化酮酸为L-氨基酸的酶是L-氨基酸脱氢酶,辅酶再生酶是甲酸脱氢酶,过氧化氢分解酶是过氧化氢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化体,其中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来源于博伊丁假丝酵母,L-氨基酸脱氢酶是中间型高温放线菌来源的苯丙氨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来源于母牛分枝杆菌,过氧化氢酶来源于大肠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02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转移设备
- 下一篇:具有扩散粒子的复合式聚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