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剑杆织机和片梭织机的喂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0218.7 | 申请日: | 200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3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佩尔·约瑟夫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IRO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22 | 分类号: | B65H51/22;D03D4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瑞典乌尔***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织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专利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喂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欧洲专利EP 0 622 485 A里公开的喂纱装置上,刷绒环的位置确定得让鬃毛绒头从正面接触做成圆形的储存体的退绕端,以便为设置在退绕环下游的可控纱线制动器产生一个预先规定的,尽可能微小的基本张力,并将正在被牵引着的纱线引导到退绕端。由于退绕端上刷绒环的位置,在储存体上面的纱线储存装置与鬃毛丛簇之间具有一个相对较大的轴向间距。由于剑杆织机和片梭织机上的纱线退绕是断断续续的,并且纱线速度变化非常大,所以,对从纱线储存装置到鬃毛丛簇以下纱线路径上的纱线偶而会产生出很大的离心力,它会引起公知的不希望存在的气圈效应,也就是说,纱线被从储存体表面吹起,在空间中形成随意飘动的纱线螺旋。气圈效应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的速度和/或纱线加速度以及纱线储存装置最前缘的相对轴向位置,它让纱线内集聚大量的动能,从而在鬃毛丛簇和退绕端之间已有的纱线张力之上又额外叠加上一股显著的张力。通过退绕端向内夹紧的鬃毛丛簇甚至还加强了这种在刷绒环上游出现的气圈效应。退绕端上的纱线利用摩擦完成换向并顺流而下进入退绕环,这个摩擦力以换向角度的指数函数形式并且令人惊讶地甚至与纱线张力一起不断增大。由于气圈效应在纱线每次投纬周期过程中变化很大,气圈效应造成的纱线张力也相应变化。这种张力在退绕端的换向位置上和在退绕环里得到加强,使得人们用可控纱线制动器制作出一个像在剑杆织机或片梭织机里引纬时所需要的那种专门的纱线张力纵断面(如一种典型的心脏形曲线)都很困难。
在欧洲标准EP 1 132 510 A和EP 1 094 138 A里公开的喂纱装置上,为遏制气圈效应配备了一个与储存体圆柱形表面区域稳定地保持一定间距的气圈控制环或锥形气圈控制环。此外,可控纱线制动器直接与储存体的退绕端共同作用,使从纱线储存体里出来的纱线穿过气圈控制环或锥形气圈控制环下方直接进入可控纱线制动器,在这里被制动,只有当顺着可控纱线制动器向下游运行时才在退绕环里转换方向。这样,尽管气圈效应和由气圈效应引起的纱线张力变化减弱了,但是输入进去的纱线却缺少必要的基本张力,而且纱线几何图形也不规则;由于气圈控制环和储存体表面之间有间距,纱线不能持续不断地通过退绕端转换方向,只能偶尔地接触一下退绕端,致使周期性或不规则地增大位于可控纱线制动器上游的纱线张力。因为纱线最终转向只有顺着可控纱线制动器向下在退绕环里才能完成,所以退绕环里换向的呈指数增长的摩擦影响就会干扰可控纱线制动器产生的制动效应,可控纱线制动器瞬时产生的纱线张力越高,制动效应被干扰的程度越大。
在德国专利DE 198 39 272 A里公开的喂纱装置(图1)上,可控纱线制动器具有一个由储存体鼻状凸缘支承着的部件和一个固定装在支承上的,也称之为退绕环的部件。这两个部件由弹力支撑着磁性地协同动作。为了让储存体上和储存体与可控纱线制动器之间的纱线储存装置里保持一定的纱线张力,在储存体上的退绕端区域内安装了一个刷绒环,它接触储存体并在纱线旋转退绕运动时将纱线固定夹持在退绕端。由于通往织机的纱线的最终换向是在作为可控纱线制动器一个部件的退绕环里完成的,可控纱线制动器产生的制动效应就会被以换向角指数函数形式增长的摩擦和由可控纱线制动器调节的纱线张力纵断面交变干扰,也就是说,瞬时纱线张力被调节得越高,干扰越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开始时已经提到过类型的喂纱装置,它能够以尽可能微小并更加稳定的纱线张力实现完美的纱线控制,直至可控纱线制动器内,并避免对由可控纱线制动器产生的制动效应施加交变干扰的摩擦影响,即让可控纱线制动器产生的纱线张力纵断面保持不受干扰。
所述任务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RO有限公司,未经IRO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02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