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探测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1372.6 | 申请日: | 200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C·西博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24 | 分类号: | G01R1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赵辛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探测 两个 部件 相对 位置 变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在两个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部件之间的定位的变化进行探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记录能量消耗的测量仪器比如电表、水表或燃气表通过铅封得到保护。无关人员不得接近的贵重输送容器、集装箱以及房间,都通过铅封或封印比如自粘粘的密封标签、所谓的“防伪标签(VOID-Labels)进行密封。铅封经常由一种由金属丝制成的保险结组成,所述保险结则从有待保护的物体的孔中穿过并且其交叉点被铅决的压花所包围。只能在现场才能发现铅封破裂。如果封印被砸开并且被伪造的封印所取代,或者说如果通过巧妙的处理以及合适的工具将事先砸开的封印再度闭合,那就无法肯定地发现这种擅自的干涉行为。
为了确定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曾被打开,也使用所谓的“容器打开开关(Case-Open-Switches)”,通过电池缓冲的逻辑电路来询问其状态并加以保存。
此外,为了防止对安全来说关键的电气设备比如用于金融交易的终端遭受擅自干涉,已经公开编码的封印的使用,这种封印安装在外壳件之间的接合缝上并且可接受电监控。
从US5,512,738中公开的编码的封印具有一个导电模型,该导电模型安装在两个外壳件的接合缝上并且在打开外壳件时发生破裂。设备中的监控电路对该封印的完整性进行监控。其缺点是,这种封印只能使用一次。必须将损坏的封印手动去除并且换上新的封印。另一项缺点在于,从外面安装该封印,从而尽管进行了编码但也不能排除所述监控电路在从外面肆意干涉下被越过。
也有一些应用情况,在这样的应用情况中不仅提出了高安全要求,而且期望被打开的封印可以无损恢复到初始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封印的相应状态不应该从外面毫无困难地识别出来。为保持所述封印的功能状态,不应该需要任何辅助能量,从而即使在设备的无电流的状态下也可以从远处检查所述封印。一种这样的应用情况比如出现在一些设备上,这些设备包含或者处理机密信息并且应该在尽可能防伪的情况下探测到非法访问的情况。如果所述设备曾经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无电流状态或者在检查时刻还处于这种状态,那应该也可以证明该设备遭受了非法访问。另一种应用情况就是在申明担保请求权时的证据,这种证据总是依赖于是否可以肯定地证明,设备的外壳曾被打开过并且因此无法排除在设备中进行了不允许的操作。
因此存在着对保险装置的需求,该保险装置在没有辅助能量的情况下可靠地记录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防伪能力并且在该保险装置上也可以在没有很大开销的情况下远程访问信息状态并且也可以从那里再度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防伪能力的情况下探测到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其中可以在现场不需要辅助能量的情况下从远处用电气手段对信息状态进行监控并且在已经发生变化之后再度复位,并且该装置可以以尽可能低廉的成本进行制造。
该任务通过一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装置的提供得到解决。优选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构思以一种机电的封印的有效原理为出发点,其中有待监控的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首先以机械方式记录下来并且随后用电子方式进一步对以机械方式记录的信息状态进行分析。在所解释的理论中,-因相对位置的变化而触发-,处于受保护的空间中的监控本体的空间排列由一种初始排列转换为一种随机排列,其中设置了探测器,这些探测器通过信号技术对排列状态进行探测。
本发明设置一种用于对在两个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部件之间的定位的变化进行探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机电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有
屏蔽从外面作用的操作的监控室,
多个布置在所述监控室中的监控本体,其中所述多个监控本体由至少两个部分组成并且这些部分在物理参数方面有所不同,
传动元件,所述传动元件在定位变化时并且在随后将定位的变化复位到初始状态中时使得所述监控本体从第一监控排列转换到第二监控排列中,
具有传感器的传感器装置,所述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监控排列中产生对应于所述物理参数的传感器信号,
-分析单元,该分析单元将每个传感器信号输送给所述至少一个机电的记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1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