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流体流动的电磁致动器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1659.9 | 申请日: | 200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8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N·N·巴尼;D·R·科尔德伦;H·K·克里希纳斯万米;S·R·刘易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特彼勒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H01F7/16;H01F7/18;F02M63/00;F02M57/02;F02M59/36;F02M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流体 流动 电磁 致动器 方法 | ||
1.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动的电磁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
具有内极构件(68a、68b)和外极构件(66)的定子(60),所述外极构件内具有用于将流体输送通过该外极构件的流体通道(100);
位于所述内极构件与外极构件之间、围绕所述内极构件设置的线圈(64、65);以及
能够在由所述定子和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移动并可被操作以影响流体输送通过流体通道的衔铁(32、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构件中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内极构件和所述线圈的开口(72),所述开口的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极构件的横截面处,所述外极构件具有大致呈圆形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构件的开口的一部分在横截面处与所述横截面的大致椭圆形不一致,该部分设计用于在其中容纳电接插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具有大致呈椭圆形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铁可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位置距离所述外极构件比第一位置远;
所述衔铁中形成有第一开口(110),该第一开口设置成靠近所述外极构件的流体通道且至少部分地围绕该流体通道,并设计用于在所述衔铁位于第一位置上时允许流体流入和流出该流体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极构件中具有至少一个沿纵向形成的暗销孔(84);
一暗销的一部分布置在该暗销孔中;
所述衔铁中形成有一开口,该开口设置成靠近该暗销且至少部分地围绕该暗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中形成有多个穿孔(114),以用于在该衔铁移动时允许流体输送通过该多个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极构件包括位于所述外极构件的开口中沿所述内极构件的长度设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横截面部分(103、105、107);
所述第二横截面部分的横截面周长比所述第一和第三横截面部分的长,所述第二横截面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与第三横截面部分之间且与所述外极构件固定地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极构件的第二横截面部分的外周上形成有一倒角(109);
所述内极构件在该倒角处焊接在所述外极构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在所述内极构件的第一横截面部分处围绕所述内极构件设置;
在所述内极构件的第三横截面部分处围绕所述内极构件设置有第二线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设计用于输送压力至少为约200MPa的高压流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极壳体部(120)的致动器壳体,该极壳体部具有一穿过其中的中心纵向轴线(2),所述内极构件设置在该极壳体部内并具有一穿过其中的内极孔(122),该内极孔与该中心纵向轴线大致同轴。
14.一种用于通过致动器控制流体流动的方法,包括:
对设置在内极构件(68a、68b)与外极构件(66)之间的线圈(64、65)进行通电或断电以产生或改变一磁场;
响应所述磁场的产生或改变,移动衔铁(32、42);以及
响应所述衔铁的移动使流体输送通过位于外极构件中的流体通道(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线圈进行通电或断电的步骤包括对设置在外极构件中一大致椭圆形开口内的线圈进行通电或断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衔铁移动时使流体在形成于衔铁中的通孔(114)中流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设置在第二内极构件与所述外极构件之间的第二线圈(65、64)进行通电或断电以产生或改变一磁场;
响应所述第二磁场的产生或改变,移动第二衔铁(42、32);以及
响应所述第二衔铁的移动,影响流体输送通过位于所述外极构件中的流体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特彼勒公司,未经卡特彼勒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16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