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成膜剂的电解质分隔物系统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储存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2427.5 | 申请日: | 200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3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M·霍尔扎普费尔;P·诺瓦克;C·乔斯特;A·普罗迪-施瓦布;V·亨尼格;C·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2/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宏艳;林森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成 电解质 分隔 系统 及其 电化学 能量 储存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电解质分隔物系统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储存系统中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组是具有非常高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的电化学能量储存系统。特别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领域中,例如在便携式电脑、便携式摄像机、手持式设备或移动电话(所谓手机)中使用这些锂离子电池组。其中,负极材料特别包括石墨碳、导电炭黑和合适的粘合剂材料。使用此“石墨电极”是由于其与(在所谓的“锂金属电池”中使用的)锂金属相比稳定的循环性能及非常高的操作安全性,尽管石墨碳具有相对Li/Li+为100-200mV的非常低的电位。在锂离子电池组充电的过程中,将锂离子引入到石墨碳中,其中锂离子在此通过接收电子而被还原。在放电的过程中,逆转此过程。通常,使用具有相对Li/Li+为3.8-4.2V的高电位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2、LiNiO2或LiMnxNiyCo1-x-yO2作为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组的高能量密度是可以高达4V的电极组合的高电位差的结果。这样高的电位差对使用的电解质材料提出了高的要求;例如,使用极性液体与锂盐的组合作为电解质,其中锂盐充当传导离子。在锂离子电池组的给定条件下,通常现有技术的电解质不是长期稳定的,这是因为电解质液体和锂的导电盐在负极都可以被还原。锂离子电池组技术上的耐久性是由于以下情况,即在于负极还原的过程中,常规电解质的重要组分,例如碳酸亚乙酯在石墨的表面上形成不溶于电解质(“固体电解质界面”或“SEI”)的膜,此膜允许离子传导但阻止电解质进一步还原。为了提高电导率,通常,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碳酸亚乙酯与低粘度溶剂,例如碳酸二甲酯(DMC)或碳酸乙甲酯(EMC)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这些低粘度添加剂使电解质在高温下易挥发且易燃。成膜剂和添加剂的混合物无助于电化学能量转化,但会占锂离子电池组电解质质量可观的部分。(“Primre und wiederaufladbare Lithiumbatterien”[锂原电池和可再充锂电池],Script zum Praktikum Anorganisch-Chemische Technologie,TU Graz,2003年2月,第9,27页)。
Blomgren等人描述了在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材料(A.Webber,G.E.Blomgren,Advanc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2002),185-232;G.E.Blomgren,J.Power Sources 2003,119-121,326-329)。
Covalent Associates在WO 01/093363中描述了一种由具有有机阳离子的盐或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丙烯酸酯或氟聚合物以及导电盐组成的不易燃电解质。
在JP 2002373704中,Yuasa Corp.描述了由咪唑盐(Imidazolium)、锂盐和具有π键的环酯组成的非水电解质。
Mitsubishi Chemicals Industries Ltd.在JP 11307121中描述了一种由基于季咪唑或吡啶离子的离子液体和1-130%体积有机环状化合物组成的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2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4β-氨基-4’-去甲基-4-去氧鬼臼毒素的方法
- 下一篇:步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