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元件的密封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3671.3 | 申请日: | 200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M·A·西奥多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夫莱马斯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12 | 分类号: | A47J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美国路易***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元件 密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独特的密封组件,该组件选择性地旋转一元件并防止液体通过该密封组件泄漏。在一种应用中,该密封组件用于旋转位于电炸炉中油位以下的加热元件而不使油通过该密封组件发生泄漏。该密封组件还可用于其他应用中。
背景技术
多年以来,电加热元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炸炉行业。目前的设计将带有“铰接”部的元件附装在油线上方,或者将元件密封在油位以下不可移动地附装到炸炉的侧壁上。通常将带有“铰接”部的元件附装在油线上方以便将元件从炸炉锅体中移出;或者将该元件附装在油线上方以允许用户直接接触锅体来进行清洁或维护。其他大多数炸炉制造商已生产出具有固定的元件的炸炉,所述固定元件在油线上方或下方延伸通过炸炉锅体的壁并带有静态密封件。例如通过O形环或垫圈安装所述静态密封件,以防止在元件穿过炸炉锅体壁的地方围绕元件发生泄漏。在元件位于下方位置时可以很好地实现通过“铰接”部将元件倾斜到油线上方。但是,在将元件倾斜移出烹饪区域以进行清洁时,将产生使得油能够不合乎要求地进入炸锅后方的壳体的开口。这些区域很难清洁,从而会造成污垢的大量堆积,很不卫生。另外,固定的元件会妨碍用户接近炸炉锅体的某些区域,例如位于加热元件下方的区域。这些区域同样很难清洁,从而会造成污垢的大量堆积,很不卫生。
因此,需要一种密封组件以选择性地旋转元件,而不允许液体通过该密封组件发生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元件旋转并防止通过其中的液体发生泄漏的密封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密封组件包括安装件和密封件,该安装件选择性地旋转一元件,该密封件防止液体泄漏(渗漏)。
所述安装件优选具有轴套和轴。所述轴套可固定到安装表面。所述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套中。所述轴套可具有管状部和围绕管状部的第一端的外缘延伸的安装部,所述轴可具有设在管状部中的柱状轴伸展部和定位成至少部分地靠近安装部的隆起部。所述柱状部分优选具有至少部分地延伸超出所述管状部的第一端,围绕该第一端连接有可拆卸的卡环。所述轴可与所述元件相连,以使元件与轴一起旋转。
所述密封件优选是设置在管状部和柱状轴伸展部之间并靠近所述隆起部的U形环密封件,或者是任何其它能够防止液体流过的公知密封件。
密封组件还可包括靠近所述U形环密封件设置的第一轴承。密封组件还可包括设置在管状部和柱状轴之间并位于第三凹部内的第二U形环密封件。密封组件还可包括设置在管状部和柱状轴之间的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位于第三凹部内并靠近第二U形环密封件。第一和第二轴承可提供使轴在轴套中居中的推力支承,并在轴旋转时提供支承表面。
密封组件还可包括可拆卸地围绕安装件的管状部固定的防松螺母,或其它任何用以将安装件固定到安装表面的公知机构。
在一种替代性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可用于将加热元件旋转地连接到炸炉的壁上。该炸炉包括具有内部的锅体、设置在该内部内侧的加热元件、将加热元件可旋转地连接到锅体的壁上的安装件以及防止油通过其所述安装件泄漏的密封件。
炸炉还可包括与安装件相连的控制油温的探针。该探针可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元件保持在同一相对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下文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中领会和理解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密封组件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密封组件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密封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密封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5是轴套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O形环的俯视立体图;
图7是防松螺母的俯视立体图;
图8是轴/元件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9是图1的密封组件的俯视立体图;以及
图10是具有一对本发明的密封组件的炸炉锅体的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至图3,其中示出总体由标号10标记的独特的密封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密封组件10可用于炸炉例如电炸炉或其它类似的应用中,以提供一种允许将元件布置在液体中的密封组件,其允许元件旋转且同时防止在密封组件周围或通过密封组件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夫莱马斯特公司,未经夫莱马斯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3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