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沫喷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4344.X | 申请日: | 200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3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饭塚茂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主分类号: | B05B11/00 | 分类号: | B05B11/00;B65D4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喷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适用于化妆品、盥洗用品、食品及其他各种领域的泡沫喷射器,此泡沫喷射器适合使洁面膏或发乳等变成微细的泡沫而喷出。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所述的填充有洁面膏或发乳等的容器,其考虑到了省略内容物的起泡动作以方便使用的观点而安装有一种泡沫喷射器,此泡沫喷射器仅利用按下按压头的排出操作即可使内容物变成泡沫。
所述泡沫喷射器采用如下构造:在固定保持在容器口部的底板上设置着由单一的气缸构成的泵,在所述单一的气缸内装入了分别同心串联配置的进行内容物的吸引、加压、排出的活塞以及进行空气的吸引、加压、排出的活塞,通过按下设置在此底板上的按压头而使泵的各活塞运作,从而分别在各气缸内对内容物和空气进行吸引、加压,并在泵出口侧的合流空间内使所述内容物和空气彼此混合后通过网环等发泡构件,由此使内容物变成泡沫状而喷出到外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7-315463号公报)。
然而,先前的泡沫喷射器中,为了在按下按压头时能够以顶盖与中空颈部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平滑的喷出动作,且为了有效地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对空气进行加压的泵内,而在所述顶盖与中空颈部之间形成着间隙,因此,当在浴室等有水的场所使用泡沫喷射器时,在导入外部空气时无法避免水通过此间隙而侵入到泡沫喷射器内。
侵入到泡沫喷射器内的水会积存在用来对空气进行加压的气缸中,使得经此气缸加压的空气的送给量减少,从而成为导致空气与内容物的混合比例产生变动的原因,而且有以下问题,即,当本应仅送给空气时也会将所积存的水送给,从而无法喷出微细的泡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水的侵入而可导入必要且充分量的外部空气的新颖的泡沫喷射器。
本发明是一种泡沫喷射器,包括:装卸自如地固定保持在容器口部的底板,该底板具有直立在顶壁的上表面的中空颈部;泵,悬垂保持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且具有分别独立地将容器内的内容物和外部空气吸引、加压并排出的两个排出路径;以及附喷嘴的按压头,利用以底板的中空颈部作为引导的按下和解除此按下所造成的恢复动作来使泵运作,使经由所述两个排出路径而分别排出的内容物及外部空气彼此混合而变成泡沫状后向外部喷出,所述泡沫喷射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头中,设置有包围底板的中空颈部且向下方打开的盖,在此盖的最下端及中空颈部的最上端的至少一者上配置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在按压头的初始姿势下,使在所述盖的最下端与所述中空颈部的最上端之相互间形成的间隙阻塞,以阻止水从外部侵入。所述密封构件可使用薄的弹性片,此薄的弹性片保持在盖的最下端及中空颈部的最上端的至少一者上,且与前端或前端部的上下表面的任一者相接触。所述密封构件优选弹性体、橡胶等软质材料。
在未向按压头施加任何力的初始姿势(按压头的盖的最下端位于中空颈部的最上端的状态)下,中空颈部的最上端与盖的最下端之间由密封构件阻塞,因此水不会侵入到喷射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泡沫喷射器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泡沫喷射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表示具有一般构造的泡沫喷射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按下图1所示的泡沫喷射器的按压头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泡沫喷射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泡沫喷射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泡沫喷射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泡沫喷射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图。
1:底板 1a:顶壁
1a′、1b′:环状凸部 1b:中空颈部
2:泵 2a:小径筒部
2b:大径筒部 2c:活塞
2d:弹簧 2e:提升阀
2f:中空心轴 2g:活塞
3:吸引管 4:阀
5:按压头 5a:中空杆
5b:盖 6:喷环
7:发泡构件(网环) 8:套管
9:密封构件 9a:基部
9b:弹性片 S:气缸
A:排出路径 B:排出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未经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4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