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连链以及节连链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5048.1 | 申请日: | 200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8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雷纳·贝内克;托斯滕·沃茨;于尔根·伯格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J.D.锡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3/12 | 分类号: | F16G13/12;F16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宇;谢强 |
地址: | 德国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连链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由单个的相互勾连的链节(2、3)组成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节(2、3)是锻造链节(2、3),其中至少每隔一个链节(3)起初被锻造为具有用于勾连与它相连的链节(2)的开口(6)的开口的链节(3),在勾连了与它相连的链节(2)后将该开口的链节封闭且将限定出所述开口(6)的对接头(11、11′)相互永久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锻造链节(3)被锻造为弧形部(8、9)和连接所述弧形部(8、9)的臂(10)以及在另一个臂(4)内的开口(6)的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8、9)的几何形状在用于构成开口的链节(3)的锻造处理后对应于或几乎对应于额定链节(3)的该弧形部(8、9)的几何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链节(3)的所述弧形部(8、9)到邻接的所述臂(4、10)或臂段(7、7′)的过渡通过用于构成开口的链节(3)的锻造处理限定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锻造链节(3)的将两个所述弧形部(8、9)相连的所述臂(10)在对接头(11)相连前被弯曲和/或扭转大约分开的所述臂(4)的开口宽度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为永久地连接所述起初开口的第二链节(3)的对接头(11、11′)而将所述对接头(11、11′)相互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节(2、3)的横截面形状在其弧形部区域内与所述臂(4、10)的横截面形状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节(2、3)的横截面积在其弧形部区域内与所述臂(4、10)的横截面积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每个链节(2、3)被构造为平链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连链,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被锻造为开口的且然后封闭的链节(3)连接的链节(2)同样是开口的锻造链节。
11.一种用于制造由单个的相互勾连的链节(2、3)构成的节连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锻造处理方式制造所述链节(2、3),其中至少每隔一个链节(3)被锻造为具有用于勾连与它相连的链节(2)的开口(6)的开口的链节(3),在勾连了与它相连的链节(2)后将此链节(3)封闭且将先前限定出所述开口的锻造链节(3)的开口(6)的对接头(11、11′)相互永久地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开口的锻造链节(3)锻造为如在另一个臂(4)内的开口(6)的弧形部构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锻造处理使得所述弧形部(8、9)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符合或几乎符合待制成的链节(3)的额定几何形状和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锻造处理限定出所述开口的锻造链节(3)的所述弧形部(8、9)到邻接的所述臂(4、10)或所述臂段(7、7′)的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D.锡尔两合公司,未经J.D.锡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504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培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