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柳属提取物、其用途和含有其的制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80025150.1 申请日: 2006-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1217969A 公开(公告)日: 2008-07-09
发明(设计)人: E·邦巴尔代利;A·焦里;A·阿内利 申请(专利权)人: 因德纳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76 分类号: A61K36/76;A61P19/02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黄革生;贾士聪
地址: 意大*** 国省代码: 意大利;IT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提取物 用途 含有 制剂
【说明书】: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可通过在树脂上分级分离获得的柳属(Salix)提取物和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提取物以高的水杨苷衍生物含量、降低的高分子单宁含量和足以抑制一些组织金属蛋白酶的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s)含量为特征。该产物被配制在富含ω-3和ω-6酸的油中,所述油使得活性成分的吸收更好,而且还以协同方式增强它们的作用。

背景技术

柳属的不同种类的树皮和树枝提取物已经被用于关节风湿形式和痛风的治疗,其应用时间不详。然而,在19世纪末,当通过将水杨酸(其是通过氧化柳属中存在的化合物获得的)乙酰化合成阿司匹林时,柳属提取物基本上被废弃不用了。但是,阿司匹林和柳属提取物在作用机理和对骨关节的活性方面具有很大差异。提取物作用于酶COX 2,而阿司匹林主要作用于COX 1,其与众所周知的对胃肠道和凝血的副作用有关,所述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其长期使用,而在关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变性性病变的情况下却必需进行长期使用。

由文献已知,柳属提取物具有非常不确定的一般不超过15%的水杨苷衍生物含量和8-20%的单宁含量。与所有棓酸和儿茶酸单宁的情况一样,柳属提取物中存在的单宁对蛋白质和蛋白多糖具有强亲和性,在长期治疗的情况中其与组织损伤有关。

因此,需要可在工业上容易地应用且提供具有标准化的活性组分含量的提取物的合适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制备新的柳属提取物的方法,所述提取物以高的水杨苷衍生物含量、降低的高分子单宁含量和足以抑制一些组织金属蛋白酶的原花色素含量为特征。

已经令人惊奇地发现,在合适的条件下对柳属的树皮或树枝进行提取并将所得的提取物进行特定的纯化处理可提供水杨苷衍生物含量高达50%、单宁含量不超过5%且低聚原花色素含量高于5%的提取物。

与单独的水杨苷衍生物相比,使用柳属提取物、特别是本发明的提取物的优势与原花色素的存在有关,原花色素是强自由基清除剂和金属蛋白酶(其在关节炎病症中经由白细胞Il1的过表达被活化)的强效抑制剂。

本发明的制备柳属提取物的方法在提取物的水杨苷及其衍生物含量方面和在基质的使用方面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方法,所述基质选择性地降低单宁含量,同时在提取物中保留治疗上有用的原花色素。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四个主要步骤:

a)用溶解所需产物(总提取物)的合适溶剂提取柳属的树枝和树皮;

b)除去水不溶性的(或溶解性差的)单宁;

c)除去水溶性单宁;

d)通过在吸附树脂柱上进行纯化增加水杨苷衍生物。

步骤(a)是通过用C1-C3醇或丙酮或这些溶剂的混合物或这些溶剂的水溶液或单独的水提取由植物树皮和树枝组成的植物材料来完成的。优选30%v/v水-乙醇溶液。

提取温度可以为10℃至80℃,优选为25℃。

步骤(b)使得可从提取物中除去水不溶性的、特别是高分子的单宁。

步骤(c)使得可从提取物中除去大部分水溶性单宁。这是一个任选的步骤,进行该步骤可除去在步骤(b)之后提取物中仍然存在的任何单宁。这些代谢物可以通过使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PVPP)而被除去。

步骤(d)使得可分级分离提取物以除去大部分无用的代谢物(糖等),同时保留所需的次生代谢物,即水杨苷衍生物和低聚原花色素。该步骤在于通过吸附在聚合物树脂上进行色谱分离。用于该目的的合适的树脂的实例有Styrene-DVB树脂如AmberliteHP20_或Rohm and Haas XAD1180_和丙烯酸树脂如Rohm and Haas XAD7HP_

在用合适的溶剂混合物进行柱分级分离步骤的过程中,游离水杨苷可与其衍生物分离开,从而获得富含游离水杨苷且其衍生物的量降低的级分和具有完全不同的组成的级分。

将用30%乙醇由柳属的树皮和树枝获得的总提取物浓缩至5%至50%w/w、优选25%w/w的干残余物,在不进行搅拌的情况下,将其置于1℃至20℃的温度下、优选置于4℃下达1小时至24小时、优选16小时的一段时间。

将所得的混悬液在4℃下离心以从澄清的水溶液中除去含有高分子衍生物和单宁的残余沉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德纳有限公司,未经因德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5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