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印刷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6575.4 | 申请日: | 200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8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S·S·R·乔达吉里;N·安瓦里;J·M·恩格;J·C·范布拉根;P·鲁达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60 | 分类号: | H04N1/60;B41F3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陈景峻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印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样(proofing)系统,尤其是用于提供供打样之用的印刷板(press sheet)的新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印刷行业中,通常向客户提供印刷图像的实际样本以用于在印刷所述图像的大量拷贝之前得到批准。在本行业中已知的一种样本印刷是印刷板。印刷板是由将被用于印刷大量印刷产品拷贝的印刷机印刷的图像。印刷板由客户和/或印刷工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设立该印刷机来印刷具有期望的/可接受的外观的产品。该过程的一个局限是客户和/或印刷工必需实际审阅印刷板来做出该确定。然而,通常很难将这样的印刷板呈现给客户,尤其是当印刷机和客户分隔的距离很远时。此外,使用被用于印刷大量图像的高容量输出类型的设备来印刷一个印刷板或少量印刷板是很昂贵的。
可替换地,能够以打样的形式提供实际样本。打样是由除高容量输出设备外的印刷机印刷的图像并且旨在具有与由高容量输出设备印刷的相同图像的印刷产品的外观相匹配的外观。典型地,这样的打样是由数字彩色印刷机印刷的。这样的数字彩色印刷机印刷图像的彩色印刷物,所述图像已经以数字数据的形式编码。该数字数据包括指示要在图像中印刷的颜色的代码值。当数字彩色印刷机产生图像的印刷产品时,其目的在于:记录在印刷产品上的图像将包含数字编码数据中的代码值所要求的准确颜色。理论上,这样的图像还应该具有与由高容量输出设备印刷的图像的外观相匹配的外观。
然而,实际上,已经发现:由数字彩色印刷机印刷的图像中的颜色不总是与由高容量输出设备印刷的颜色相匹配。这样的颜色变化可能是由在数字印刷机和高容量输出设备中使用的墨水/调色剂、衬底/纸和印刷技术的差别引起的。因此,专门的数字彩色印刷机已经被开发出来,所述专门的数字彩色印刷机是颜色可调整的以使它们能够模仿设备的性能。这样的专门调整颜色的印刷机在行业中被成为“打样机”。这样的“打样机”的一个例子是由Kodak(柯达)开发和制造并且由KodakPolychrome Graphics,Rochester,New York,U.S.A.销售的ApprovalNX Digital Halftone Proofing System。Approval NX Digital HalftoneProofing System被专门设计以使它印刷的图像具有精确模仿将通过使用高容量输出设备并使用商定设置而印刷的数字图像的外观的外观。这样,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可靠地表示相同图像的外观的打样,正如当它被高容量输出设备印刷时所表现的那样。
然而,将会意识到,尽管该系统在商业上很成功并且非常有价值,但是它不能使消费者对由将进行印刷作业的实际高容量印刷机印刷的实际图像进行评价。因此,可能在这样的高容量印刷机的操作中出现的每天的变化不是总能被考虑到的。此外,这还需要由打样机印刷的打样被人工传送给消费者以供评价并且消费者在对其的答复中人工提供一定形式的授权。这会引入不必要的延迟和通信错误的风险。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消费者的不满并且也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开支。
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在由Herbert在2002年4月26日提交的名为“Remote Print Press Proofing System”的美国专利号6,707,931中被描述。在′931的专利中,所描述的用于图像共享的系统具有两个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实际样本由高容量输出设备印刷,从那里取走,并且被带到数字化设备,所述数字化设备可以是扫描器、照相机、照相机扫描背(scan back)或其它数字转换器。例如,图1的′931专利提供了采用独立平板扫描仪形式的数字转换器,其是扫描和图像共享系统的组件。扫描和图像共享系统适于对所扫描的图像进行颜色校正并且适于与远程显示设备共享所扫描的图像以允许远程用户确定实际样本是否具有期望的外观。在′931专利的第一例子中,用户人工审阅图像并且向印刷工提供音频或口头反馈,印刷工对数字图像进行修改并向消费者提供修订的数字图像以供审阅。因此,在该方法中,消费者无法判定所请求的改变将对印刷图像造成的实际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曼柯达公司,未经伊斯曼柯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6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