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荧光灯、背光单元、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7845.3 | 申请日: | 200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望;松尾和寻;板垣克己;川崎充晴;荒田拓之;土生田祐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9/22 | 分类号: | H01J9/22;H01J61/46;F21S2/00;F21Y103/00;H01J61/4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秀武;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悬浮液 制备 方法 荧光灯 背光 单元 方式 以及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荧光灯、背光单元、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形成荧光体层的方法可以采用将荧光粉体、增稠剂、粘合剂等分散于溶剂中,将所得荧光体悬浮液涂布在玻璃管内面使其干燥,然后进行烧结的方法。
有人提出了在该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中,不是先将荧光粉体、增稠剂、粘合剂等混合,而是首先向荧光粉体中添加含有增稠剂的少量溶剂进行混炼,然后再加入含有增稠剂和粘合剂的溶剂搅拌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混炼中,在溶剂成分少的状态下混炼荧光粉体,因此荧光粉体的聚集块被搅散成一次颗粒。因此,荧光体层中的荧光体颗粒可以没有间隙地排列,可以提高膜的贴合强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4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本发明人在使用上述方法制造荧光灯时了解到:虽然膜的贴合强度提高,但是相反荧光体层中的荧光体颗粒容易发生劣化。
这是由于荧光体颗粒紧密排列,因此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管内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荧光体颗粒处于容易与玻璃管材料(Na)反应的状态。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使荧光体颗粒的排列稀疏、使上述接触面积减小,则可能减轻荧光体颗粒劣化的表现。但是,这样又陷入了荧光体层贴合强度降低的矛盾中。
尤其是荧光灯中,玻璃管直径细的冷阴极荧光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背光单元的光源,伴随着对液晶显示器小型化的要求,玻璃管有细直径、薄壁的倾向。
壁厚较薄(例如壁厚0.5mm或以下)的玻璃管容易翘曲,因此必须提高贴合强度。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设,其目的在于提供可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同时难以产生荧光体劣化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是涂布于荧光灯玻璃管内面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荧光粉体和含有增稠剂的溶剂的混合物增稠混炼(硬り)的增稠混炼步骤;在上述增稠混炼步骤后进一步加入含有增稠剂和粘合剂的溶剂以及金属化合物包覆剂进行搅拌的搅拌步骤。
根据该构成,通过增稠混炼,荧光体颗粒的排列紧密,可以增大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管内面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除此之外荧光颗粒被金属化合物包覆,因此可以抑制劣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金属化合物为钇化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于:上述玻璃管的壁厚为0.5mm或以下。
根据该构成,壁厚为0.5mm或以下,较薄,因此,即使是荧光体层容易发生剥离的荧光灯也可以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
本发明的荧光灯是具有玻壳和在该玻壳的内面一侧形成的荧光体层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含有被金属氧化物包覆的多个荧光体颗粒,在上述玻壳的横截面的内面一侧,相对于该玻壳圆周方向的长度,上述荧光体颗粒与玻壳的接触个数为0.150-0.190个/μm。
根据该构成,接触个数为0.150-0.190个/μm,较多(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管内面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可以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除此之外,荧光体颗粒被金属氧化物包覆,因此可以抑制荧光体颗粒的劣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在于:上述玻壳的壁厚为0.5mm或以下。
本发明的背光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荧光灯作为光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单元。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含有受紫外线激发分别变换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红色荧光体颗粒、绿色荧光体颗粒和蓝色荧光体颗粒这三种荧光体颗粒,上述三种荧光体颗粒中,至少两种荧光体颗粒具有吸收313nm波长的紫外线的特性。
根据该构成,放电时产生的313nm波长的紫外线在荧光体层中被吸收,因此无需象以往那样另外形成防紫外线用被膜即可防止313nm波长的紫外线泄漏到灯外部。因此,例如将本发明的荧光灯例如用作背光单元时,可以抑制由背光单元构成部件中波长313nm的紫外线导致的劣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两种荧光体颗粒之一是蓝色荧光体颗粒,该蓝色荧光体颗粒是铕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颗粒。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两种荧光体颗粒之一是绿色荧光体颗粒,该绿色荧光体颗粒是铕锰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颗粒。
本发明的特征又在于: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两种荧光体颗粒相对于上述三种荧光体颗粒的重量组成比例为50%或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7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