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肠癌标记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8229.X | 申请日: | 200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3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金冈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浜松科学技术研究振兴会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0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癌 标记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对选自COX-2、SNAIL以及MMP-7的一种以上的肿瘤标记(其中,排除仅为COX-2或MMP-7中的任一种)进行检测的方法,还涉及含有这些肿瘤标记的大肠癌及大肠腺瘤诊断用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由于大肠癌而死亡的患者在逐年增加。在由于癌症而死亡的全部患者中,由于大肠癌死亡的男性排第四位,女性排第二位(1999年度癌症死亡的统计)。此外,预计在2015年的癌症患者中,男女均将上升到第一位,因此希望出现包括二级预防在内的综合的大肠癌对策,癌症群体筛选检查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了进行癌症群体筛选检查(mass screening),简便且非侵袭性的检测方法是重要的。现在能利用的唯一一种非侵袭性方法是检查有无潜血的粪便检查,即便潜血检查,已广泛用作大肠癌群体筛选检查的标准方法。
然而,由于在粪便中出现血红蛋白并不是肿瘤的特异性标记,因此便潜血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低(敏感度30-90%、特异性70-98%),因此存在出现不少假阴性、假阳性情况的缺点。
此外,在大肠癌的诊断中,在免疫学的便潜血法的筛查后或同时,还要进行全大肠内窥镜检查或灌肠检查以及S状结肠内窥镜检查的组合检查,存在耗费很长时间以及很多精力的缺点。
已经报导了检测粪便中的K-ras、p-53、APC基因突变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等使用DNA的方法来代替便潜血检查法(非专利文献1-4)。
这些使用DNA的方法是可以非侵袭性地捕捉癌细胞的直接变化的方法,具有特异性高的特征,被认为是将来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但是,与现有技术的便潜血检查相比,其敏感度较低,并且也具有相当耗费时间及精力的缺点。
此外,作为代替便潜血检查的另一种方法,为了比基因检查更直接,还开发出一种检测粪便中的蛋白质激酶C(PKC)等的mRNA的检测方法(非专利文献5-7)。
然而,即使通过上述使用RNA的方法,也不能从少量的粪便中简便且有效地提取出RNA,无法得到优于便潜血法的敏感度。
已知将PCR法与逆转录酶反应(RT)组合用于对RNA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方法。这种RT-PCR法在能够检测微量分子的敏感度的高度方面,较RNA印迹法更优,另外,在操作的速度或易度上较原位(in situ)杂交法更优。
然而,由于RNA没有DNA稳定,并且具有常常被普遍存在于全部生物学样品中的极稳定的RNA分解酶(RNase)分解的危险,因此,就RT-PCR法来说,必须对RNA纯化过程及纯化后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混入RNase。
因此,在从粪便这种生物学上极其粗制的样品中提取RNA的时候,为了消除RNase的影响,预先对细胞组分进行分离的步骤是必需的。
因此,从具有来源于多种微生物的极大量的RNase的粪便中直接检测RNA是不可能的。通常认为必须进行细胞组分的分离,以至少除去来自微生物等的外因性RNase。
本发明人开发出一种在有RNA分解酶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对根据情况冻结的生物学样品进行均质化,从粪便中检测对于诊断大肠癌有用的肿瘤标记的方法(专利文献1)。
最近,虽然开发出一种检测粪便细胞组分的CD44突变体的表达的方法来代替便潜血法作为大肠癌筛查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敏感度只不过大约68%,不及便潜血法的敏感度(大约75%)(非专利文献8)。
专利文献1:WO2004/083856A1
非专利文献1:D.Sidransky等著,Science,第256卷,1992年4月3日,第102页-第105页
非专利文献2:S.M.Dong等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Institute,第93卷,第11号,2001年6月11日,第858页-第865页
非专利文献3:G.Traverso等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第346卷,第5号,2002年1月31日,第311页-第320页
非专利文献4:G.Traverso等著,The Lancet,第359卷,2002年2月2日,第403页-第404页
非专利文献5:L.A.Davidson等著,Carcino genesis,第19卷,第2号,1998年,第253页-第257页
非专利文献6:R.J.Alexander和R.F.Raicht等著,DigestiveDiseases and Sciences),第43卷,第12号,1998年,第2652页-第2658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浜松科学技术研究振兴会,未经财团法人浜松科学技术研究振兴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82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