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销钉式擒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9013.5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8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T·科尼斯;A·卡贝萨斯朱林;K·特鲁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B15/08 | 分类号: | G04B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秘凤华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销钉 式擒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钟表的高输出擒纵机构,该擒纵机构包括铰接在轴杆(staff)上并与铰接在心轴上的擒纵轮副协作的擒纵叉,该轮副包括多个围绕所述轮副以规则方式间隔开的齿,该擒纵叉包括进入擒纵叉瓦和退出擒纵叉瓦,所述进入擒纵叉瓦和退出擒纵叉瓦设置成交替地接收来自该轮副承载的其中一个齿的冲击并且因此被用作所述齿的锁面。
背景技术
符合上述段落中的定义的擒纵机构已知被命名为瑞士叉瓦式(杠杆式)擒纵机构,其中,每一个擒纵叉瓦交替地接收冲击以便形成所述擒纵机构所配备的摆轮机构。当该摆轮机构自由获得所谓的附加弧时,该擒纵轮副和擒纵叉被保持静止。瑞士叉瓦式擒纵机构是手表工业中最常用的擒纵机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擒纵机构的擒纵叉配备有与连接擒纵轮副的轴线和擒纵叉铰接于其上的轴杆的线大致等距离设置的擒纵叉瓦,该轮副包括单个擒纵轮。
在专利文献CH-570644中描述了符合本说明书第一段落中的定义的瑞士叉瓦式擒纵机构。该文献提出了一种具有高输出的擒纵机构。该文献指出,手表中的擒纵机构用于将驱动弹簧的能量传递给摆轮机构,该摆轮机构用作手表运行的调节器。然而,手表运行的精确性、特别是手表运行对于干扰的灵敏度与可在游丝-摆轮系统中积聚的能量密切相关。该能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尤其是齿轮系的输出和擒纵机构的输出。擒纵机构的总输出可以被分成擒纵轮-擒纵叉的输出和擒纵叉-摆轮机构的输出。
在现代手表中,齿轮系的输出和擒纵叉-摆轮机构的输出不同程度地被优化。然而,对于擒纵轮-擒纵叉的输出则并非如此,致力于改善擒纵轮-擒纵叉的输出与提高手表的运行品质相对应。
根据所引用的文献,可以通过在擒纵轮的齿向擒纵叉的擒纵叉瓦施加冲击时增加提供给摆轮机构的能量,来改进擒纵轮-擒纵叉的输出。该文献表明,如果在擒纵叉瓦与擒纵轮的齿的接触点处,擒纵叉瓦的轨迹与所述齿的轨迹形成尽可能小的角度,则这种能量的增加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可以通过将进入擒纵叉瓦移开并且将退出擒纵叉瓦移近,以使得所述擒纵叉瓦的位移方向和擒纵轮的齿的位移方向最大程度地靠近来实现。
图1通过示例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原理绘出的擒纵机构,其中理论瞬时输出与传统擒纵机构相比有明显改善。尤其可以注意到,形状为单个擒纵轮的驱动轮副4和形状为擒纵叉的接收轮副9均围绕相应的心轴5和轴杆3转动。擒纵轮4带有将驱动能量传递给擒纵叉2的进入擒纵叉瓦6和退出擒纵叉瓦7的齿8,该擒纵叉2经由叉9将该能量传递给摆轮机构,相应地为摆轮机构的大圆盘(roller)11的冲击圆盘钉10。根据该在先发明,进入擒纵叉瓦6和退出擒纵叉瓦7环抱至少等于擒纵轮4带有的总齿数的五分之一数量的齿8。另外,进入擒纵叉瓦6从连接轮4的心轴5的线12开始比退出擒纵叉瓦7从所述线开始至少多环抱一个齿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申请人认识到,由现有技术的发明带来的高输出还可以增加,即使擒纵叉的擒纵叉瓦布置成与连接擒纵轮副的心轴和擒纵叉铰接于其上的轴杆的线基本等距离。为了获得这种结果,本发明除了符合本书明书第一段以外,其特征在于,擒纵轮副包括具有相同数量的齿的一体的并且共轴的第一轮和第二轮,进入擒纵叉瓦和退出擒纵叉瓦分别与第一轮和第二轮协作,并且第一轮的周向半径比第二轮的周向半径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通过示例给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该优选实施例由附图示出,在附图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擒纵机构的类型化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示出对于擒纵轮的两个不同半径,由擒纵轮的齿的瞬时位移方向和擒纵叉的进入擒纵叉瓦的瞬时位移方向形成的角度的图;以及
图4是示出对于擒纵轮的两个不同半径,由擒纵轮的齿的瞬时位移方向和擒纵叉的退出擒纵叉瓦的瞬时位移方向形成的角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擒纵机构的优选实施例。该擒纵机构1是类型化的示意性俯视图。它包括铰接在轴杆3上的擒纵叉2。该擒纵叉与铰接在心轴5上的擒纵轮副4协作。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擒纵轮副4包括一体的并且共轴的第一轮13和第二轮14,每一个轮均包括数量相同的分别用15和16指示的齿。擒纵叉2带有与第一轮13的齿15协作的进入擒纵叉瓦6和与第二轮14的齿16协作的退出擒纵叉瓦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第一轮13的周向半径R1比第二轮14的周向半径R2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90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