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输送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9217.9 | 申请日: | 200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J-P·凯奥;J·波拉克;H·威尔;L·范戴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格尔浮筒系船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9/02 | 分类号: | F16L39/02;F16L59/14;F16L11/2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输送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输送软管,包括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所述外部软管位置与内部软管壁间隔在一定距离内。
背景技术
用于输送原油的水下软管可从US 3,809,128获知。在这份文献中,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的量被选择性地控制用于调节软管的浮力。为了保持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之间的充分的空气空间,并且为了防止外部软管由于水压塌陷到内部软管上,螺旋形的间隔元件卷绕在内部软管的外表面周围。软管的各部分通过位于内部软管上的端部凸缘相互连接,所述凸缘沿着长度方向突出到外部软管的端面外。由于内部软管在连接凸缘处没有被外部软管包围,因此它暴露到环境中,并且因此已知的内部软管不适用于输送低温流体,例如可具有-161℃温度的LNG或可具有-194℃温度的液氮。
根据DE 2705361,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同心碳氢化合物管道的软管结构的软管,例如适用于输送LNG,其中,使用了柔性金属加强的软管。内部和外部软管通过连接端凸缘相互连接,所述凸缘永久连接到内部和外部软管的壁。连接凸缘密封地接合,并且通过多个螺栓相互连接。流体通道位于连接凸缘中,以允许气体在软管之间的空间中循环。内部和外部软管之间的距离由间隔元件保持。已知的软管的缺点在于:内部软管部分不能从外部软管部分中取出用于更换或者修理,如同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凸缘永久焊接到内部和外部软管。另外,当外部软管的连接释放时,内部软管被分离,从而,不可能在没有损失它的流体容纳特性的同时进行内部软管的检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部软管部分的连接元件可以自由沿着轴向方向滑动,这会由于压力变化和热波动造成的大的收缩导致泄露。
根据US 4,111,466,可以获知一对同心软管,其由柔性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一对同心软管被径向间隔开以限定围绕内部软管的环状空间。两个软管在它们的每个端部处被固定到共同的连接环,用于将双软管的连续长度固定在一起。当冷却时,内部软管的收缩会导致泄露路径形成在内部凸缘处。再次,连接环的分离将同时使内部和外部软管分离。
根据US 4,108,476,刚性管道的同心结构被公开,其中,内部管道的端部部分被滑动地相互连接,并且内部管道的外壁上的凸缘被夹持在外部管道的两个内部环之间。从而,内部和外部管道部分形成整体部件,其中,内部管道不能从外部管道拆下用于检修、更换或者维修。同样,外部管道部分的释放会使内部管道部分分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输送软管,其适用于从第一结构例如FPSO到第二结构例如运载船(carrier)的低温流体的海上运输,其可以方便地安装、修理和/或更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输送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当由于加压或者由于温度变化造成膨胀和收缩时,其保持软管部分之间流体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输送软管,其可以安全地跨接相对长的距离,并且长度可以方便地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心结构的低温输送软管,其中,外部软管部分可以被分离,同时不会丧失内部软管的流体密封特性。
本发明的又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心类型的低温输送软管,其允许由于热波动和/或内部软管的加压造成的内部软管相对于外部软管的相对运动,同时保持它的流体密封特性。
对此,根据本发明的低温输送软管在使用中在海洋环境中延伸,并且长度至少20米,优选至少100米,包括:
-内部软管,具有至少两个部分,所述内部软管部分通过至少两个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的内部连接元件相互连接,所述内部软管是柔性的,并且包括柔性加强壁,所述加强壁具有至少10厘米的内部直径,
-外部软管,围绕内部软管,并且包括不透水的弹性或者复合材料,外部软管包括至少两个部分,所述至少两个部分通过两个外部连接元件相互连接,外部软管具有至少2厘米的壁厚、至少2米的弯曲半径和至少20厘米的内部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格尔浮筒系船公司,未经辛格尔浮筒系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92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