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9486.5 | 申请日: | 200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2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实;小宫山贵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C15/02 | 分类号: | B22C15/02;B22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箱 上下 铸型 造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生产出叠置的且具有均匀型砂密度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作为此类铸型造型装置中的一种,此装置包括:
一个位于基台上方的第一工位,通过在水平方向上挤压型砂而将型砂在造型空间中压缩,
一个位于基台下表面附近的第二工位,将上下铸型沿垂直方向叠置在基台的下表面上,并起出砂箱,
两对上下砂箱在第一和第二工位间交替间歇往复运动,叠置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由此被铸造完成(见专利文件1)。
专利文件1:已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
公开号:S62-16736
发明内容
然而,在具有如上文所述结构的传统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中,存在着由此装置生产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中型砂密度不均匀的问题。
当前发明旨在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由此装置生产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型砂密度是充分均匀的。
本发明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包括:
(a)一上砂箱和一下砂箱,其中每个砂箱的两端都有开口,侧壁上都有型砂吹入口,
(b)一输送机构,用来将双面模板插入上下砂箱之间,和将双面模板从其间取出,
(c)一用来挤压型砂的挤压机构,包括一具有一系列上分段式挤压脚的上挤压装置和一具有一系列下分段式挤压脚的下挤压装置,其中,一系列上下分段式挤压脚可以分别被插入上下砂箱的每个开口,其中开口位于砂箱中远离双面模板的一侧,其中挤压机构可以使得双面模板被夹持在上下砂箱之间,另外其中挤压机构可以支持并旋转上下砂箱,使得上下砂箱可以在垂直平面内绕支撑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这样在其间夹持有双面模板的上下砂箱就可以被置于垂直位置或是水平位置,
(d)一驱动装置,用来顺时针或逆时针地旋转挤压机构,另外,
(e)一型砂吹入机构,用来从已被驱动机构置于垂直位置的上下砂箱的型砂吹入口向造型空间吹入型砂,其中造型空间由双面模板和相对于双面模板设置的一系列上下分段式挤压脚所确定,此装置另外还包括一用来移动分段式挤压脚的装置,这样就可以根据双面模板和相对于双面模板设置的每一个上下分段式挤压脚之间的间距,来控制上下分段式挤压脚的位置(当造型空间已被填入型砂后,这位置就决定了造型空间中型砂的状态),由此,在挤压型砂之后,铸型的型砂密度是充分均匀的。
根据本发明,就可以生产出具有足够的型砂密度均匀性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使得每一个上下铸型分别面向上下分段式挤压脚的表面足够的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局部剖视平面图。
图5为利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进行铸型造型的一些步骤的操作性说明图。
图6为利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进行铸型造型的一些步骤的操作性说明图。
图7为利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进行铸型造型的一些步骤的操作性说明图。
图8为利用图1所示装置更换双面模板的一些步骤的操作性说明图。其中图8的上部为一对平面图,下部为一前视图。
图9为利用图1所示装置更换双面模板的一些步骤的操作性说明图。其中图9的上部为一对平面图,下部为一前视图。
图10为利用图1所示装置更换双面模板的一些步骤的操作性说明图。其中图10的上部为一对平面图,下部为一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5的基础上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无砂箱的上下铸型的造型装置包括:
一具有内部空间的直方体形状的基台1,
两对砂箱,每对包括上砂箱2和下砂箱3,
一输送机构4,用于将双面模板5插入上砂箱2和下砂箱3之间,以及用于从其间取出双面模板,
一挤压机构9用于挤压型砂,
一汽缸10,置于水平方向上,用于驱动挤压机构9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旋转,
一型砂吹入机构11,用于向造型空间吹入型砂,另外
一起模机构12,用于起出上下铸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东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东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9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