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0703.2 | 申请日: | 200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8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平川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来自外部的物理冲击、可以确保安全性的电池组(battery pack)。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多样化,要求具有高容量、高电压、高输出功率、高安全性的电池和电池组。特别是作为用于提供安全的电池的机构,一般地在电池组上搭载安全电路,而且在电池上具有用于防止电池温度上升的PTC或温度熔断器、进而感知电池的内部压力以截断电流的保护机构等。
但是,即使具有以前的保护机构,也在来自外部的物理冲击的作用下,由于电池组以及电池发生变形或者遭到破坏,因而瞬间地在电池内部发生正极和负极的短路,在此情况下,很难追随温度的急剧上升而发挥保护功能,从而有可能使电池的温度上升和导致气体的发生。
作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方法,人们研究了一种如下的方法,即在施加引起电池变形之类的来自外部的物理冲击的情况下,使电池外部的正极和负极的短路比电池内部的正极和负极的短路更快地发生,由此降低电池罐内的电能。
例如提出了如下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2),即在与一个电极进行电接触的电池罐的外周部,经由绝缘体而层叠与另一个电极进行电接触的导电体,这样在发生来自外部的物理冲击时,扎破该绝缘体而使电池外部发生短路,由此使安全性得以提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池中,由于在每个电池上层叠或卷装着使外部短路的导电部件,所以成本较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再者,由于发电元件在电池的体积中所占的比例减少,所以对高容量化是不利的,而且在用多个电池构成的电池组中,存在的问题是将导致体积能量密度以及重量能量密度的降低。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749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040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前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即使受到引起所收纳的电池发生变形之类的来自外部的物理冲击,也可以是低成本的,并且不会降低体积能量密度而可以将损坏抑制在最低限度的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其中收纳着电池,该电池的构成是:将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构成的电极组装填在电池罐内,一个电极与电池罐导通,而另一个电极与电池端子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具有由导电部件构成的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与所述电池端子导通,而且使绝缘体介于所述电池组壳体与所述电池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由于使用从各自的电池去除导电部件、且与电池组的筐体功能一体化的电池组壳体,因而能够防止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的降低,特别是在电池因异常引起的发热时,也由于电池组壳体本身的冷却效果,电池组的安全性得以更加提高。另外,由于不需要在每个电池上使用导电部件,因而可以抑制部件数量、加工工序的增加,从而可以抑制成本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电池组所使用的组电池的外观图。
图3是上述实施例1的电池组的外观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池组的外观图。
图5是上述实施例2的电池组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池组的外观图。
图7是上述实施例3的电池组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电池组的外观图。
图9是上述实施例4的电池组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组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电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池组是一种收纳着电池的电池组,该电池的构成是:将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构成的电极组装填在电池罐内,一个电极与电池罐导通,而另一个电极与电池端子导通;其中,上述电池组具有由导电部件构成的电池组壳体,上述电池组壳体与上述电池端子导通,而且使绝缘体介于上述电池组壳体与上述电池之间。
根据本构成的电池组,在从外部施加物理冲击的情况下,与电池内部发生的正极负极的短路相比,使介于电池组壳体和电池罐之间的绝缘体破裂而产生的短路更快地进行,便可以避免电池的温度上升。作为本发明的电池组壳体所使用的导电部件,可以使用铁、镍、铝、铜等金属材料。特别是从轻量化以及电阻的角度考虑,更优选使用铝。另外,导电部件既可以局部地存在缺损部位,进而也可以是条纹状、格子状等。
作为介于本发明的电池组壳体和电池之间的绝缘体,既可以作为电池组绝缘体形成于电池组壳体的内周面,还可以作为电池罐绝缘体形成于电池罐的外周面,进而也可以介于两者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0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