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和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1320.7 | 申请日: | 2006-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尾濑德洋;佐藤克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气体 隔板 | ||
1.一种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与电解质层和夹持所述电解质层的电极层层积在一起而构成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片,形成所述气体隔板的一个面;
第二板片,形成所述气体隔板的另一个面;
第三板片,夹持在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之间,在层积时与所述电解质层和所述电极层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冷媒流路形成部,所述冷媒流路形成部将贯穿厚度方向并且冷媒在其中流动的冷媒流路形成在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之间;以及
流速调整部,配置在所述冷媒流路中,对所述冷媒流路内的所述冷媒的流速进行调整,使得在通过所述燃料电池的运行条件和/或配置所述燃料电池的环境而确定的、所述燃料电池发电时的所述气体隔板面的温度分布内,温度越高的区域中的所述冷媒的流速越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速调整部具有如下形状:在所述温度分布内,温度越高的区域中的所述冷媒流路的实际流路截面积越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速调整部为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中的至少一个板片上并向所述冷媒流路一侧突出,在所述温度分布内,温度越高的区域中的所述多个凸部的形成密度越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为金属制薄板,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有所述多个凸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速调整部包括:基板,与所述第三板片独立设置,与所述第三板片大致平行;以及多个凸部,设置成向所述基板的两侧或单侧突出,并且在所述温度分布内,温度越高的区域中的所述多个凸部的形成密度越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板片形成的所述一个面和所述另一个面为平坦的面。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的各个顶端与跟所述凸部相对的所述第一板片或所述第二板片接触。
8.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解质层;
电极层,夹持所述电解质层;
气体流路形成部,配置在所述电极层的外侧,形成用于向所述电极层供应气体或从所述电极层排出气体的气体流路;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配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形成部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燃料电池的运行条件确定的所述温度分布是根据发热量的不均匀分布和所述气体隔板面内的所述冷媒的流动方向而确定的,所述发热量的不均匀分布是通过所述气体隔板面内的燃料气体和氧化气体的流动方向而确定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流路形成部是按照与所述气体隔板的所述一个面或另一个面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板状的导电性多孔质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还包括:
第一贯穿部,贯穿所述气体隔板的厚度方向而设置,形成供应给所述电极层的气体流经的气体供应岐管;
第二贯穿部,贯穿所述气体隔板的厚度方向而设置,形成经过了所述电极层的气体流经的气体排出岐管;
气体供应路径,将流经所述气体供应岐管的气体经由所述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的内部导向配置有所述气体流路形成部的所述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的表面;以及
气体排出路径,将所述气体从配置有所述气体流路形成部的所述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的表面经由所述燃料电池用气体隔板的内部导向所述气体排出岐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13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通过接触检测进行工件参考位置设置功能的机床
- 下一篇:滑移门锁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