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声道音频信号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1851.6 | 申请日: | 200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良明;张国成;则松武志;宫阪修二;川村明久;小野耕司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声道 音频 信号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声道音频信号处理装置,缩混多个音频信号,并将其缩混后的信号分离为原来的多个音频信号。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技术中就提供了,缩混多个音频信号,并将该缩混后的信号分离为原来的多个音频信号的多声道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图1是多声道音频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多声道音频信号处理装置1000包括:多声道音频编码部1100和多声道音频解码部1200,多声道音频编码部1100输出对音频信号的组进行空间音响编码后而得到的音频编码信号,多声道音频解码部1200解码从多声道音频编码部1100输出的音频编码信号。
多声道音频编码部1100以由1024个采样或2048个采样等所示出的帧为单位,对音频信号(例如两声道的音频信号L、R)进行处理,且该多声道音频编码部1100包括:缩混部1110、双声列(Binaural Cue)算出部1120、音频编码部1150、以及多路复用部1190。
缩混部1110通过对以谱表示的两声道的音频信号L、R取平均,即通过M=(L+R)/2,而生成缩混音频信号L、R后而得到的缩混信号M。
双声列算出部1120通过按照各个谱带对音频信号L、R以及缩混信号M进行比较,从而生成用于将缩混信号M复原到音频信号L、R的双声列信息。
双声列信息示出:声道间强度差IID(inter-channel level/intensitydifference)、声道间相关ICC(inter-channel coherence/correlation)、声道间相位差IPD(inter-channel phase/delay difference)、以及声道间预测系数CPC(Channel Prediction Coefficients)。
一般而言,声道间强度差IID是用于控制声音的平衡和定位的信息,声道间相关ICC是用于控制声像的幅度和扩散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均为帮助听者在头脑中构成听觉情景的空间参数。
以谱表示的音频信号L、R以及缩混信号M被划分为由“参数频带”构成的通常的多个组。因此,双声列信息是按照各个参数频带被算出的。并且,“双声列信息”和“空间参数”会经常被作为同义词语来使用。
音频编码部1150,例如,以MP3(MPEG Audio Layer-3)或AAC(Advanced Audio Coding:先进音频编码)等压缩并编码缩混信号M。
多路复用部1190通过多路复用缩混信号M和量化后的双声列信息而生成比特流,并将该比特流作为所述的音频编码信号来输出。
多声道音频解码部1200包括:逆多路复用部1210、音频解码部1220、分析滤波部1230、多声道合成部1240、以及合成滤波部1290。
逆多路复用部1210获得所述的比特流,并从该比特流中将量化后 的双声列信息和编码后的缩混信号M分离出来后输出。并且,逆多路复用部1210对量化后的双声列信息进行逆量化来输出。
音频解码部1220将编码后的缩混信号M解码后输出到分析滤波部1230。
分析滤波部1230,将缩混信号M的表示形式转换为时频混合表示形式来输出。
多声道合成部1240获得从分析滤波部1230输出的缩混信号M和从逆多路复用部1210输出的双声列信息。并且,多声道合成部1240利用所述双声列信息,以时频混合表示形式,将缩混信号M复原为两个音频信号L、R。
合成滤波部1290,将复原后的音频信号的表示形式,从时频混合表示形式转换为时间表示形式来输出该时间表示形式的音频信号L、R。
并且,在以上所述中,以编码及解码两声道的音频信号为例对多声道音频信号处理装置1000进行了说明,不过,多声道音频信号处理装置1000也可以编码及解码两声道以上的声道的音频信号(例如形成5.1声道声源的六个声道的音频信号)。
图2是多声道合成部1240的功能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1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