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电式可锁定型继电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2140.0 | 申请日: | 200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3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军 |
主分类号: | H01H51/22 | 分类号: | H01H5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美国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锁定 继电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个由下列部件组成的磁性器件:
一个基底;
一个连在基底上具有一旋转轴的可动件,所述的可动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具有第一永磁铁,该第一永磁铁具有第一磁场及永磁矩;
一个第二磁体;
一个通电后能产生第三磁场的线圈,所述第三磁场通过第一磁体区域且基本垂于第一磁场,所述第三磁场与第一永磁铁永磁矩的向量积使得在第一磁体上产生附加磁力矩,继而带动所述可动件绕所述的旋转轴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可动件被设置为使可动件在有或没有第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在至少一个相对第二磁体的稳定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稳定态是从以下选出:
(a)所述可动件的所述第一端被吸引向第二磁铁并保持第一稳定位置;
(b)所述可动件的所述第二端被吸引向第二磁体并相对第二磁体保持第二稳定位置;或
(c)所述可动件相对第二磁体保持一个中间第三稳定位置,在那里作用在所述可动件上的净力矩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件是由第三磁场作用于第一永磁铁而在至少两个稳定态之间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磁体是由软磁材料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件里所述的第一端具有第一电接触点,并且所述的第二磁铁具有第二电接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件里所述的第二端具有第三电接触点,并且所述的第三磁体具有第四电接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件被转到所述的第一稳定位置,并使所述的第一电接触点与所述的第二电接触点相连导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件被转到所述的第二稳定位置,并使所述的第三电接触点与所述的第四电接触点相连导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件被旋转到所述的第三稳定位置,在那里既没有所述的第一电接触点与所述的第二电接触点之间的相连导电,也没有所述的第三电接触点与所述的第四电接触点之间的相连导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磁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件是通过一个弹片或一个升起的横杠与基底相连。
11.一种操作磁性器件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连在基底上具有一旋转轴的可动件,所述的可动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一磁体,所述的第一磁体具有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具有第一磁场和永磁矩;
提供一个第二磁体;
产生第三磁场,所述第三磁场通过第一磁体区域且基本垂直于第一磁场,利用所述第三磁场与永磁矩的向量积使得在第一磁体上产生附加磁力矩,带动可动件绕所述的旋转轴转动;
安排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对应的所述可动件,使所述可动件在有或没有第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都能保持至少一个相对第二磁体的稳定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排步骤包括所述可动件的至少两端(第一和第二端)之一在第二磁铁上感应产生一个局部异性磁极,并在有或没有第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可动件的两端(第一和第二端)之一被吸引到第二磁铁并使所述可动件保持在至少一个相对第二磁体的稳定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一个开关步骤从以下选出所述至少一个稳定态:
(a)所述可动件的所述第一端被吸引向第二磁铁并保持第一稳定位置;
(b)所述可动件的所述第二端被吸引向第二磁体并相对第二磁体保持第二稳定位置;或
(c)所述可动件相对第二磁体保持一个中间第三稳定位置,在那里作用在所述可动件上的净力矩为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场是由电磁铁产生。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场是由永磁铁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军,未经申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21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