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超微粒金属氧化粒子涂布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方法及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2892.7 | 申请日: | 2006-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明岏在;李周衡;宋圭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华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22/00 | 分类号: | C23C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粒 金属 氧化 粒子 氧化物 表面 方法 及其 结构 | ||
1.一种以超细微金属氧化粒子涂布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方法,包含:
i)以涂布方式使一金属(M2)盐类水溶液作用于金属(M1)氧化物上;以及
ii)连续地将水与所述金属氧化物混合及反应于反应温度范围介于200℃~700℃及反应压力范围介于180巴(bar)~550巴(ba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更包含在步骤i)及ii)添加一沉淀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沉淀剂是氨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M1)氧化物的金属(M1)成分至少可为硅(Si)、铝(Al)、锂(Li)、镁(Mg)、钙(Ca)、锶(Sr)、钡(Ba)、钇(Y)、铌(Nb)、镧(La)、钛(Ti)、锆(Zr)、铬(Cr)、钼(Mo)、钨(W)、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钸(Ce)及镨(Pr)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M2)盐类的金属(M2)成分至少可为硅(Si)、铝(Al)、钪(Sc)、镓(Ga)、锂(Li)、镁(Mg)、钙(Ca)、锶(Sr)、钡(Ba)、钇(Y)、铌(Nb)、镧(La)、钛(Ti)、锆(Zr)、铬(Cr)、钼(Mo)、钨(W)、锰(Mn)、铁(Fe)、铷(Ru)、铑(Rh)、钯(Pd)、铱(Ir)、铂(Pt)、钴(Co)、镍(Ni)、铜(Cu)、银(Ag)、锌(Zn)、镉(Cd)、钸(Ce)、镨(Pr)、钕(Nd)、钐(Sm)、铕(Eu)及钆(Gd)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M2)盐类是硝酸盐、草酸盐或柠檬酸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i)更包含加入丙烯酸、羧酸、氨基酸的聚合物、其盐类或其混合物组成的群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i)可利用一连续线性搅拌机来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更包含预先烘干及锻烧。
10.一种涂布层,是以权利要求1至9的方法形成且具有一核心层及一皮层,分别包含所述金属氧化物及涂布于所述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超细微金属氧化粒子,所述核心层的金属氧化物的平均粒径大小介于5nm到5μm,而所述皮层的超细微金属氧化粒子的平均粒径大小介于1nm到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华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未经韩华石油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28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座风扇组件和隔音汽车座
- 下一篇:剃刀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