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光读取器的具有双芯片结构的扫描引擎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3386.X | 申请日: | 200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G·G·施内德尔;J·吉贝尔;W·赛克特;C·迪法兹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宝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9/24;H04N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青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光 读取器 具有 芯片 结构 扫描 引擎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这里共同转让的2005年9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0/716,303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光读取器,以及具体地说,涉及用于这种读取器的具有双芯片结构的小型扫描引擎,所述双芯片结构易于配置并操作用于控制读取器操作。
背景技术
迄今已经开发了各种电光读取器用于读取标记,例如出现在标签上或物品表面上的条形码符号。条形码符号本身是图形标记的编码图案,包括一系列相互隔开以界定各种宽度的间隔的各种宽度的条,这些条和间隔具有不同的光反射特性。读取器功能通过把图形标记所代表的空间图案电光转换成时变电信号,该电信号再被解码为数据,该数据代表编码在标记中的与物品有关的信息或特征或它的一些特性。
这种数据典型地以数字形式表现并且被用作数据处理系统的输入,用于销售点处理、库存控制、分销、运输和物流等等的应用。这种通用型读取器已经公开在例如美国专利4,251,798;4,369,361;4,387,297;4,409,470;4,760,248;4,896,026;5,015,833;5,262,627;5,504,316;5,625,483和6,123,265中,所有这些作为即时申请被转让给同一受让人,在此通过引用而并入。
一种典型的读取器在其中包括由用户支撑的手持的便携式激光扫描设备。用户瞄准所述设备,以及更具体地说,瞄准激光束到待读的目标符号。读取器内的光源典型地是由激光器驱动电路激励的半导体激光器。使用半导体设备作为光源是特别可取的,因为它们的小尺寸、低成本和低电压要求。激光束典型地被光学组件光学地修改,以便在目标距离处形成某个尺寸的射束点。经常优选的是,在目标距离处在扫描方向上测量的射束点的截面大约与不同光反射区域,即符号的条码和间距之间在扫描方向上的最小宽度相同。
在已知读取器中,激光束被透镜或者其他光学部件沿着光路引向在表面上包含条形码符号的目标。移动束读取器通过利用由马达驱动电路驱动的扫描元件或扫描器件(例如光源本身或安置在光束路径中的镜)的运动,在跨越符号的一行或一系列行中反复扫描光束来操作。扫描部件可以跨越符号扫过射束点并跟踪跨越符号图案的扫描线,或者扫描读取器的视场,或者两者都进行。
读取器也包含用来检测从符号反射或散射的光的传感器或光电检测器。所述光电检测器或传感器被安装在读取器内的光学路径中,使得它具有保证捕获一部分从符号反射或散射的光的视场,所述光被检测并转换成电信号。
在回射光收集中,如在美国专利4,816,661或4,409,470中(这两个专利在这里通过引用而并入)描述的单个光学部件,即往复振动镜跨越目标表面扫描光束并将收集的光引导到检测器。在非回射光收集中,反射的激光不由用来扫描的同一个光学部件收集。而是检测器独立于扫描光束,并且典型地被构造成具有大的视场,使得反射的激光跨越检测器的视场前进。
电子接收器电路接收电信号,以及数字化器将所述信号处理为被扫描的符号所代表的数据的数字表示。例如,由光电检测器产生的模拟电信号可以被数字化器转换为脉冲宽度调制的数字信号,宽度对应于条码和间距的物理宽度。做为选择,模拟电信号可以被软件解码器直接处理。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5,504,318号。
解码处理通常以如下方式工作。来自传感器或光电检测器的模拟信号被包含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器电路放大、滤波和处理。所述脉冲宽度调制的数字信号被施加于微处理器中的尝试解码该信号的软件算法。如果扫描中的开始和停止字符或两者之间的字符被成功和完全地解码,则所述解码处理终止并向用户提供成功读取的指示(例如绿灯和/或听得见的嘟嘟声)。否则,作为微处理器中的软件实现的解码器接收下一扫描,并根据符号体系规范执行下一解码,解码为在符号中编码的数据的二进制表示和如此代表的字母数字字符。
所述二进制数据通过接口电缆或无线通信链路与主计算机通信。所述接口电缆可以是“智能电缆”,如在美国专利5,664,229和5,675,139中描述的,其内容在这里通过引用而并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宝科技公司,未经讯宝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33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