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3828.0 | 申请日: | 200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塞·希门尼斯·比达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塞·希门尼斯·比达尔 |
主分类号: | F16H48/28 | 分类号: | F16H48/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兆东 |
地址: | 西班牙达尔*** | 国省代码: | 西班牙;E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差速器,其置于车辆驱动轮的车轴之间。
背景技术
已知差速器在车辆中置于车辆驱动轮的车轴之间,且其在车辆转 弯时允许每个车轮转数存在差异。
现在已知传统差速器性能得到改善的差速器。这些差速器通常由 彼此啮合的齿轮形成,所以它们可以轻微移动,因此在部件之间产生 摩擦,阻碍车轮旋转。
这些差速器通过摩擦来加强差速系统,以使车轮旋转延迟,但是 它们的缺陷在于,车轮总是彼此积极(positively)啮合并依赖它们。 螺旋齿允许卫星齿轮(satellite gears)持续旋转,与此同时,它们向 彼此移动而产生摩擦。
正如所知,在本说明书中,作为那些将旋转运动向车辆车轴传递 的齿轮的行星齿轮得以披露,且所述卫星齿轮是允许车轮转数差异的 齿轮。
EP-A-0 233 583公开了一种差速器,该差速器使得车轴的锁定成 为可能,该差速器具有两对锥齿轮和一对相互配合的蜗杆,其中,在 两个相互平行的副轴上(该副轴配设在两部件式的轭上,该轭构造成 相对于各分界面成镜对称),在该分界面的左侧和右侧的相等距离处布 置有两个等同、但取向相反的整体式组件,该组件包括锥齿轮、蜗杆 和毂,该蜗杆被构造成对自动锁定进行限制,其中,该锥齿轮与套筒 式的直齿圆柱-锥齿轮配合,该直齿圆柱-锥齿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 分界面,并且该直齿圆锥-锥齿轮被轴颈支承在所述轭的支承毂上, 并且设置在驱动车轮轴的花键轴上。
发明内容
利用本发明的差速器解决了所述缺陷,带来了将要说明的其他优 势。
所述车辆差速器包括可旋转的壳体(carcass),在该壳体内容纳 一对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车辆车轮中的两个车轮的车轴可旋转 地成整体;和至少一对卫星齿轮,所述卫星齿轮彼此联接并可以向彼 此移动,每个所述卫星齿轮随着相应的一个所述行星齿轮旋转而旋转, 所述卫星齿轮通过带有螺距与直径均相同的相反螺纹的螺纹柱而彼此 联接,每个行星齿轮由设置有内齿的套管形成,或每个行星齿轮包括 轮缘;并且每个行星齿轮包括相关联的摩擦盘。
有利地,所述卫星齿轮的所述螺纹可以是梯形螺纹或方形螺纹。
根据车辆特征,本发明的差速器可以包括一对、两对、三对或更 多对卫星齿轮,或适合车辆需求的卫星齿轮对数。
有利地,所述壳体包括用于所述螺纹柱的腔体。
本发明的差速器可以用在前置牵引、后置牵引和全牵引车辆中, 且也可以用在带有中央差速器的车辆中。
利用本发明的差速器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总是允许车辆转弯时存在差速;
-不会让车轮打滑;
-如果一个车轮旋转,则不会让另一个车轮停止;
-保持牵引力恒定分布在两个车轮上;
-如果其中一个齿轮放松与地面的接触,则另一个接收全部牵引 力;
-易于制造;
-包括的部件数目减少;
-较之同等标准差速器来说,重量轻、占地小;
-可以调节到全部特征和载荷;
-不需要使用电子牵引力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示出的内容,附带了一些图,其中示意性地并仅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示出了实施例的实际情况。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形成本发明差速器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差速器透视图,壳体局部切 开;
图3是图2所示差速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线IV-IV切开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线V-V切开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形成本发明差速器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形成本发明差速器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至5中看出,其中示出了本发明差速器的第一实施例,该 差速器包括旋转壳体1,由车辆变速器驱动,其中容纳一对行星齿轮2, 每一个所述齿轮与车辆车轮中的两个车轮的车轴(未示出)可旋转地 成整体;和一对卫星齿轮5,其带有螺纹柱3,一个为左旋,另一个为 右旋,两者螺距和直径相同,在其周边互相连接,并经由设置在壳体 1处的腔体9引导而纵向彼此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塞·希门尼斯·比达尔,未经何塞·希门尼斯·比达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3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