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硅烷的粘合促进剂组合物以及含有所述组合物的密封剂、粘合剂和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4063.2 | 申请日: | 200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雷米·戈捷;克里斯蒂娜·拉克鲁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门蒂夫功能性材料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9D183/08;C08G18/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海川;樊卫民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烷 粘合 促进剂 组合 以及 有所 密封剂 粘合剂 涂料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5年9月1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0/717,721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单体硅烷与例如低聚硅烷、氨基官能低聚硅氧烷或聚硅氧烷聚合物的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被用作,例如用于水分可固化、甲硅烷基化的树脂的粘合促进剂,以提高密封剂或粘合剂或涂料对许多困难基底的结合,所述基底特别是湿和干混凝土。
为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例如ISO-标准规范和同等的EN标准规范或ASTM标准规范),需要将密封剂、粘合剂或涂料施用到已经用特定底涂剂(主要是环氧基的)预处理过的混凝土基底上。在用水浸所述混凝土且不进行预处理之后,目前使用的有机官能硅烷粘合促进剂很难在混凝土上为所述水分可固化、甲硅烷基化的密封剂或粘合剂提供内聚力或强粘性结合。
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集料和水组成的。混凝土的表面为强碱性(pH~12),且任何吸收的水都会对所述混凝土表面上的密封剂或粘合剂的粘合产生有害影响。混凝土基底是根据ISO 13640标准生产的,但是所述铸件样本的最终制备可能会有所不同(ISO 13640方法1和方法2)并且会产生不同的表面质地,从相对平滑的表面到粗糙的表面。更困难的是使所述密封剂在粗糙混凝土表面上获得好的湿润性或粘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促进密封剂、粘合剂或涂料在基底上的粘合性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
a)至少一种具有通式1的化合物:
R-Si(R1)3 [1]
其中
每个R1独立地选自烷氧基或C1-C3烷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条件是至少两个R1为烷氧基,且
R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为含有胺、环氧基、乙烯基、硫、甲基丙烯酰基、乙酰氧基、脲基、异氰脲酸酯或聚氧化乙烯官能团的有机基团;和
b)至少一种低聚硅烷或聚硅氧烷。
所述粘合促进剂组合物可用于制备具有改良的加工性的高质量密封剂、粘合剂或涂料。本发明使得密封剂/粘合剂/涂料制造商和建筑最终用户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条件(湿或干)下将水分可固化、甲硅烷基化的聚合物施用到混凝土上,而不用考虑混凝土的预处理,这使得这些密封剂/粘合剂/涂料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消除了施用步骤并且避免了因天气条件导致的施用延迟。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所用的组成百分数或份均为按重量计。数值应被理解为是由术语“大约”改性过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单体硅烷与低聚硅烷或聚硅氧烷聚合物的组合物,其可用作水分可固化、甲硅烷基化的聚合物的粘合促进剂,以提高密封剂、粘合剂或涂料对许多困难基底的结合,所述基底特别是干和湿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硅烷组合物包括40-95重量%范围的至少一种单体硅烷或者硅烷混合物(例如氨基或含氮硅烷),以及 5-6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低聚硅烷和/或一种或多种聚硅氧烷聚合物。
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涉及密封剂或粘合剂或涂料组合物的混合物,包括:
a)水分可固化、甲硅烷基化的聚合物树脂;和
b)一种粘合促进剂,包括一种或多种具有通式1的化合物:
R-Si(R1)3 [1]
其中
每个R1独立地选自烷氧基优选甲氧基或乙氧基,或者C1-C3烷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条件是至少两个R1为烷氧基。
R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为含有胺、环氧基、乙烯基、硫、甲基丙烯酰基、乙酰氧基、异氰脲酸酯或聚氧化乙烯官能团的有机基团。
适合作为R的有机基团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辛基、氨乙基、氨丙基、脲丙基、氨基二甲基丁基、氨基异丁基、环氧环己基、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乙烯基、巯基丙基、辛酰基硫丙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氨丙基或十六烷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门蒂夫功能性材料公司,未经莫门蒂夫功能性材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4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