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式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4092.9 | 申请日: | 200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舟田直之;中野裕二;萩本桂辅;山口俊和;松本睦彦;最首和树;柴田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4F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志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箱体内部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图7是日本特开2001-156478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5001的结构图。冷却装置5001设置在箱体结构物101内。冷却装置5001具备:内部气体风道105,外部气体风道109,隔板110,送风机103A、103B及热交换元件104。内部气体风道105引入容纳有发热体的箱体201的内部201A的内部气体并返回到箱体201的内部201A。外部气体风道109引入箱体201的外部201B的外部气体,并将该外部气体排向箱体201的外部201B。隔板110使内部气体风道105和外部气体风道109相互独立。送风机103B对外部气体风道109内的外部气体进行输送。热交换元件104置于内部气体风道105和外部气体风道109的交点处,对外部气体和内部气体的显热进行交换。冷却装置5001配置在箱体201内,对箱体201的内部201A进行冷却。
冷却装置5001在箱体201的外部201B的外部气体温度较低的场合,或者在箱体201的内部201A变凉的场合,无法使箱体201的内部201A变暖。在箱体201的内部201A存在容纳需要在规定周围温度以上才能起动的机器的情况。这种场合,该机器有可能因内部201A的温度而不能起动。
为了使该机器起动,在内部气体或者外部气体的温度比起动机器的规定温度低的场合,在起动时有必要暂时加热箱体201的内部201A。
图8是日本特开2001-156478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热交换式的换气装置5002的结构图。箱体501的内部501A内的内部气体作为废气503通过排气口503A向箱体501的外部501B排出。箱体501的外部501B的外部气体作为供气502通过供气口502A导入到箱体501的内部501A。热交换元件120对废气503和供气502的热进行交换。供气扇122向热交换元件120送入外部气体。排气扇123通过热交换元件120将内部气体向外部501B排出。在外部501B设有防止雨水进入排气口503A和供气口502A的罩121。在供气扇122的风上游侧设有加热器129。加热器129对从供气口502A引进来的外部气体进行加热,并送到热交换元件120,以防止在寒冷地方的热交换元件120内部的结露的发生。
由于换气装置5002使外部气体直接导入箱体501的内部501A,所以粉尘和水分于供气502一起进入到箱体501的内部501A,存在对容纳在箱体501的内部501A的机器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另外,将用加热器129加热后的供气502送到热交换元件120。在内部气体的温度比外部气体温度低的场合,在经加热器129加热后的供气502(外部气体)通过热交换元件120时被废气503(内部气体)冷却,不能高效地对箱体501的内部501A进行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具备:箱体,引入箱体的内部的内部气体并使其流动返回到内部的内部气体风道,引入箱体的外部的外部气体并使其流动返回到外部的外部气体风道,将内部气体送到内部气体风道的内部气体送风机,将外部气体送到外部气体风道的外部气体送风机,对在外部气体风道中流动的外部气体的显热和在内部气体风道中流动的内部气体的显热进行交换的热交换元件以及设置在内部气体风道内并对内部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外部气体风道与内部气体风道独立。加热部设置在热交换元件的上游。
该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可防止粉尘、水分等进入到箱体内,可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及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的箱体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加热部的立体图。
图6A是实施方式的加热部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发热体的6B-6B线的剖面图。
图7是现有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4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酸吡格列酮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PLA阻燃纤维生产的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