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4475.6 | 申请日: | 2006-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石原隆幸;后藤弘明;太田芳弘;山口裕司;齐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23/04;C08J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氧 树脂 组合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氧气的存在下易于劣化的内容物、特别是饮 料、食品和药品等的包装材料中使用的氧化副产物少的吸氧性 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包装容器,由于具有轻量、透明且易成形性 等优点,因此使用各种塑料容器。
塑料容器与金属容器和玻璃容器相比,由于阻氧性差,因 此具有填充于容器内的内容物变质、风味降低的问题。
为了防止该问题,在塑料容器中容器壁采用多层结构,将 至少一层设置成阻氧性优异的树脂、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 层。另外,为了除去残存于容器内部的氧气和由容器外部侵入 的氧气,有设置吸氧层的容器。吸氧层所用的吸氧剂(脱氧剂) 例如有以铁粉等还原性物质为主剂的吸氧剂(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使用由烯属不饱和烃和过渡金属催化剂构成的氧气清除 剂的吸氧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4)。
但是,将铁粉等吸氧剂配合在树脂中而用于包装材料的器 壁中的方法虽然在氧气吸收能力大的方面可以满足,但由于将 树脂着色为固有色泽,因此具有不能在要求透明性的包装领域 中使用的用途上的限制。另外,使用由烯属不饱和烃和过渡金 属催化剂构成的氧气清除剂的方法由于烯属不饱和烃本身吸收 氧气而达成阻氧性,因此必须某种程度地增多配合量,但当增 多配合量时产生成形性和透明性降低的问题。因此,由于可以 有效地吸收氧气的期间收限定,因此不能说充分应对长期保存 的要求。而且,由于吸收氧气,还产生了着色、臭味。
为了解决这些课题,本发明人发现了一种吸氧性树脂组合 物,其为在热塑性树脂中配合有特定量的成为上述热塑性树脂 的氧化的触发剂的树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树脂组合物,通过 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成为触发剂,使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 进行,从而吸收氧气(参照专利文献5和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2-1824号公报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9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115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平8-502306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2004/18556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42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已知,想要通过熔融混炼来制作由热塑性树脂、成为 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触发剂的树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配 合而成的树脂组合物时,发生树脂的焦烧,在品质上不优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高品质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而不 发生树脂的焦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热塑性 树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制成母料后,进一步加入热塑性树脂和 触发树脂进行熔融混炼,从而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吸氧性树脂组 合物,而不会产生树脂的焦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 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其为含有热塑性树脂(A) 和氧化催化剂的颗粒,通过在与触发树脂和热塑性树脂(C) 混合时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A)和(C) 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
另外,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其为具有含 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核部、和含有热塑性树脂 (B)的包覆部的多层颗粒,通过在与触发树脂和热塑性树脂 (C)混合时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A)、 (B)和(C)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
另外,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其可通过混合上述 颗粒、热塑性树脂(C)和成为氧化的触发剂的触发树脂而获 得。
另外,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其为可通过将含有 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母料、热塑性树脂(C)和成 为氧化的触发剂的触发树脂混合而获得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通过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C)的氧化进 行,从而吸收氧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颗粒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另外, 在其它方式中,本发明的颗粒具有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 化催化剂的核部和含有热塑性树脂(B)的包覆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44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式衣撑子骨架
- 下一篇:连续扩容蒸发器的扩容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