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支持呼叫连续性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5034.8 | 申请日: | 200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乌利斯·奥维拉-赫恩安德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支持 呼叫 连续性 无线通信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持电路交换(CS)域与网际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域之间的切换以提供呼叫连续性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运营商对蜂窝无线网络进行管理以向其用户提供CS和分组交(PS)服务。通常地,可以通过CS网络或PS网络提供语音服务。然而,由于CS网络和PS网络两者均为相同的资源竞争,无线网络运营商不希望通过PS网络提供语音服务。
可以使用例如无线本地局域网(WLAN)的替换接入网络来减少加载于CS网络上的语音通信量。例如,可以在CS域中通过CS网络或者在IMS域中经由WLAN提供语音服务。
当用户越过CS网络和WLAN的边界时,语音服务需要被无缝传递。该问题已经通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技术报告(TR)23.806得到处理,该3GPP TR 23.806致力于CS与IP多媒体子系统(IMS)之间的语音呼叫连续性。该3GPP TR 23.806试图通过引进新网络功能(例如呼叫连续性控制功能(CCCF)和网络域选择(NeDS)功能)以及锚定IMS域与CS域之间的两个语音路径来解决提供无缝语音呼叫连续性的问题。
所述CCCF使用IP连接性接入网络(CAN)以支持CS域与IMS域之间的呼叫连续性。所述CCCF是必须为每一语音连续性呼叫而存在的逻辑功能实体。所述CCCF接收并处理呼叫连续性请求,并建立或解除将语音呼叫从CS域传送到IMS域或反之所需要的呼叫线路(call leg)。所述NeDS功能是用于选择使用哪个域来限定呼叫的控制点。
由3GPP TR 23.806提供的解决方案具有的主要问题是:该方案假定了用户设备(UE)将能够确定何时切换必须发生的时间点。然而,却并没有提及如何执行这些过程并且如何触发这些过程。并不清楚UE如何确定最可能的网络候选以用于建立或者用于启动呼叫设置或者用于CS域与IMS域之间的切换的新连接。
另外,在3GPP TR 23.806中并没有定义基于状态的改变以产生面向上层的触发的过程或功能,并且也没有定义关于多技术信息如何从单一网络元件传递而不需要从大量服务器中重新获得该信息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持CS域与IMS域之间的切换以提供呼叫连续性的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以及无线网络。所述WTRU包括用于支持CS域与IMS域之间的呼叫连续性的呼叫连续性控制实体,以及被配置为提供媒介无关切换(MIH)服务的MIH实体,所述MIH服务用于以媒介无关的方式提供信息。所述无线网络包括用于提供MIH服务的MIH实体,所述MIH服务用于以媒介无关的方式收集并转发信息。CS域与IMS域之间的切换基于经由MIH服务从MIH实体获取的信息而被触发。所述信息可以经由MIH信息服务器进行交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配置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IMS的替换实施。
图4示出了图1中WTRU与系统的网络元件之间的交互。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从IMS域到CS域的用户启动切换的执行过程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从IMS域到CS域的网络启动切换的执行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引用的术语“WTRU”包括但不限于UE、移动站(STA)、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或能够在无线环境中运行的任何其他类型的用户设备。下文引用的术语“接入点”(AP)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基站、站点控制器或能够在无线环境中运行的任何其它类型的接口设备。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合并到集成电路(IC)中或被配置成包括多个互连组件的电路。
本发明适用于任何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的系统、蜂窝系统(例如3GPP或3GPP2及其长期演进(LTE))以及其他标准的或专有的无线系统(例如蓝牙TM、HIPERLAN/2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未经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5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戊二烯二噻吩衍生物的合成
- 下一篇:氟苯尼考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