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6167.7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高贵一行;铃木纪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钟化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5/531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聚酯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含溴、氯系阻燃剂和锑化合物、低翘曲性、耐渗出性、阻燃性优良的阻燃性聚酯树脂。
背景技术
以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等为代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由于其优良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于电气和电子部件、汽车部件等中。近年来,特别是在家电、电气和OA(办公自动化)相关部件中,为了确保对火灾的安全性,要求具有高度阻燃性的例子很多,因此,研究了各种阻燃剂的配合。
当对热塑性聚酯树脂赋予阻燃性时,通常,使用卤系阻燃剂作为阻燃剂,并根据需要并用三氧化锑等阻燃助剂,由此得到具有高度的阻燃效果和良好的机械强度、耐热性等的树脂组合物。但是,正在发布限制卤系阻燃剂的法令,因此,正在对阻燃剂的非卤化进行研究。
已经公开了有关由具有与本申请相同结构的有机磷系阻燃剂和热塑性聚酯树脂所构成的树脂组合物的技术(专利文献1),该专利公开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而制造的3.2mm厚的压缩成形品可以实现UL94基准的V-1~V-0的阻燃性。
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对于家电、电气和OA相关部件来说,在要求阻燃性的同时,还强烈要求产品的尺寸特性,特别是低翘曲性、对高温下使用时来自产品的阻燃剂渗出的抑制。对于这些要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并未达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1281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管是结晶性材料的聚酯系树脂组合物,但也具有优良的低翘曲性、阻燃剂的渗出抑制有所改善的阻燃性聚酯系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热塑性聚酯树脂(A),以特定比例含有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磷系阻燃剂(B)和非晶性树脂(C),可以实现具有优良的低翘曲性、阻燃剂的渗出抑制效果的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即,本发明涉及以下的组合物或树脂成形体。
(1)一种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热塑性聚酯树脂(A),含有10~80重量份的下述通式(1)(式中,n为2~15的整数)所示的有机磷系阻燃剂(B)和1~30重量份的非晶性树脂(C)。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圆盘状成形体(直径100mmφ×壁厚1.6mm)的初期翘曲量为5mm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热塑性聚酯树脂(A)为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
(4)根据上述(3)所述的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5)由上述(1)~(4)任一项所述的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形成其全部或一部分的树脂成形体。
本发明的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尽管是结晶性材料的聚酯系树脂组合物,但具有优良的低翘曲性,改善了阻燃剂的渗出抑制,可以适合用作家电、电气、OA部件等的成形材料,工业上是有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A)是指,通过使用对苯二甲酸等二元酸或者具有酯形成能力的它们的衍生物作为酸成分,使用碳原子数为2~10的二醇、其它的二元醇或者具有酯形成能力的它们的衍生物等作为二醇成分所得到的饱和聚酯树脂。其中,从加工性、机械特性、电特性、耐热性等的平衡优良的观点出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树脂。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树脂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树脂,其中,从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优良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A)可以根据需要为共聚物。此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热塑性聚酯树脂,可以优选以20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以10重量份以下的比例含有共聚成分。共聚的成分可以使用公知的酸成分、醇成分和/或酚成分或者具有酯形成能力的它们的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钟化,未经株式会社钟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6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